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意义第9-11页
        1.1.1 理论意义第10页
        1.1.2 现实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第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6-17页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7-19页
        1.5.1 本文的创新点第17-18页
        1.5.2 本文的不足第18-19页
2. 马克思主义教育及其信仰教育概述第19-37页
    2.1 马克思主义教育相关概念第19-27页
        2.1.1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提出、形成及确立第19-21页
        2.1.2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第21-25页
        2.1.3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意义第25-27页
    2.2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概述第27-33页
        2.2.1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概念的提出第27-28页
        2.2.2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第28-30页
        2.2.3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特征第30-32页
        2.2.4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义第32-33页
    2.3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作用第33-35页
        2.3.1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学基础第33页
        2.3.2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学内容第33-34页
        2.3.3 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学方法第34页
        2.3.4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大众化第34-35页
    2.4 进行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必要性第35-37页
        2.4.1 大学生担负历史使命的需要第35页
        2.4.2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第35-36页
        2.4.3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要第36-37页
3 我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发展历程第37-45页
    3.1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信仰教育第37-40页
    3.2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信仰教育第40-45页
        3.2.1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确立时期第40-42页
        3.2.2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困惑时期第42-43页
        3.2.3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认同时期第43-45页
4 我国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第45-86页
    4.1 我国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取得的成就第45-50页
        4.1.1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的的认识得到提升第46-47页
        4.1.2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育老师的认可度得到提升第47-48页
        4.1.3 大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必要性的意识得到提升第48-49页
        4.1.4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核心内容的了解得到提升第49-50页
    4.2 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第50-82页
        4.2.1 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的教育目的不够明确第50-55页
        4.2.2 教育过程中学生没有发挥积极的主体作用第55-64页
        4.2.3 教育内容在不同层面没有作出清晰的界定第64-73页
        4.2.4 教育形式和授课形式比较单一第73-82页
    4.3 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82-86页
        4.3.1 教育目的的界定和针对性不够明确和清晰第82页
        4.3.2 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第82-83页
        4.3.3 教育内容与学生和生活实际的结合不够紧密第83-84页
        4.3.4 教学形式缺乏实际生活的拓展和创新第84-86页
5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第86-94页
    5.1 明确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不同层面的教学目的第86-87页
        5.1.1 通过各层面和各水平的分类来明确各层面学生的教学目的第86页
        5.1.2 加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第86-87页
    5.2 突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老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第87-88页
        5.2.1 在教育过程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教育以提升老师的主体作用第87页
        5.2.2 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第87-88页
    5.3 清晰界定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不同层面的内容第88-90页
        5.3.1 创新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理论教育第88-89页
        5.3.2 培养出具备创新内容的表达能力和方法的师资力量第89-90页
    5.4 创新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形式第90-94页
        5.4.1 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来拓宽信仰教育的教学形式第90-91页
        5.4.2 通过健全教育环境来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可操作性第91-92页
        5.4.3 加强家庭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第一位作用第92-93页
        5.4.4 利用新媒介来拓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平台第93-94页
结语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98页
调查问卷第98-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规则意识培育
下一篇:高中化学教师PCK对教师教学诊断能力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