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13页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3-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3页
        1.4.2 创新点第13-15页
第二章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理论概述第15-25页
    2.1 感恩及感恩教育第15-18页
        2.1.1 感恩的内涵第15-17页
        2.1.2 感恩教育的内涵第17-18页
    2.2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相关理论第18-21页
        2.2.1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涵第18-19页
        2.2.2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特点第19-20页
        2.2.3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2.3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第21-25页
        2.3.1 有助于健全人格培养第21-22页
        2.3.2 有益于构建和谐校园第22-23页
        2.3.3 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第23页
        2.3.4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第23-25页
第三章 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第25-34页
    3.1 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施情况第25-28页
        3.1.1 部分高校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第25-26页
        3.1.2 大学生感恩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26-28页
    3.2 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3.2.1 感恩教育方式陈旧第28-29页
        3.2.2 感恩教育目标模糊第29页
        3.2.3 缺乏有效评价机制第29页
    3.3 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9-34页
        3.3.1 感恩意识的匮乏第29-30页
        3.3.2 家庭教育的误导第30-31页
        3.3.3 感恩教育亟待完善第31-32页
        3.3.4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第32-34页
第四章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路径第34-49页
    4.1 加强感恩理论教育与实践第34-37页
        4.1.1 加强感恩意识培养第34-35页
        4.1.2 注重感恩情感教育第35-36页
        4.1.3 培养感恩意志力第36-37页
        4.1.4 重视感恩行为第37页
    4.2 注重隐性感恩教育方式第37-40页
        4.2.1 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第37-38页
        4.2.2 开展隐性的教育活动第38-39页
        4.2.3 发挥道德示范作用第39-40页
    4.3 占领和净化网络感恩教育阵地第40-42页
        4.3.1 建立感恩教育网络平台第40-41页
        4.3.2 净化感恩教育网络环境第41页
        4.3.3 引导网络“意见领袖”第41-42页
    4.4 构建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第42-46页
        4.4.1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第42-43页
        4.4.2 重视家庭感恩教育第43-44页
        4.4.3 构建学校感恩教育体系第44-45页
        4.4.4 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第45-46页
    4.5 建立有效的感恩教育保障机制第46-49页
        4.5.1 增加感恩教育的资金保障投入第46-47页
        4.5.2 构建有效的感恩教育评价机制第47-49页
结语第49-51页
致谢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
下一篇:“高端访谈”中的高等教育改革话语研究--以《大学》杂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