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2 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理论概述 | 第15-25页 |
2.1 感恩及感恩教育 | 第15-18页 |
2.1.1 感恩的内涵 | 第15-17页 |
2.1.2 感恩教育的内涵 | 第17-18页 |
2.2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2.1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2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特点 | 第19-20页 |
2.2.3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2.3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21-25页 |
2.3.1 有助于健全人格培养 | 第21-22页 |
2.3.2 有益于构建和谐校园 | 第22-23页 |
2.3.3 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 | 第23页 |
2.3.4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 | 第25-34页 |
3.1 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施情况 | 第25-28页 |
3.1.1 部分高校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 | 第25-26页 |
3.1.2 大学生感恩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第26-28页 |
3.2 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3.2.1 感恩教育方式陈旧 | 第28-29页 |
3.2.2 感恩教育目标模糊 | 第29页 |
3.2.3 缺乏有效评价机制 | 第29页 |
3.3 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9-34页 |
3.3.1 感恩意识的匮乏 | 第29-30页 |
3.3.2 家庭教育的误导 | 第30-31页 |
3.3.3 感恩教育亟待完善 | 第31-32页 |
3.3.4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路径 | 第34-49页 |
4.1 加强感恩理论教育与实践 | 第34-37页 |
4.1.1 加强感恩意识培养 | 第34-35页 |
4.1.2 注重感恩情感教育 | 第35-36页 |
4.1.3 培养感恩意志力 | 第36-37页 |
4.1.4 重视感恩行为 | 第37页 |
4.2 注重隐性感恩教育方式 | 第37-40页 |
4.2.1 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 | 第37-38页 |
4.2.2 开展隐性的教育活动 | 第38-39页 |
4.2.3 发挥道德示范作用 | 第39-40页 |
4.3 占领和净化网络感恩教育阵地 | 第40-42页 |
4.3.1 建立感恩教育网络平台 | 第40-41页 |
4.3.2 净化感恩教育网络环境 | 第41页 |
4.3.3 引导网络“意见领袖” | 第41-42页 |
4.4 构建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 | 第42-46页 |
4.4.1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 第42-43页 |
4.4.2 重视家庭感恩教育 | 第43-44页 |
4.4.3 构建学校感恩教育体系 | 第44-45页 |
4.4.4 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 第45-46页 |
4.5 建立有效的感恩教育保障机制 | 第46-49页 |
4.5.1 增加感恩教育的资金保障投入 | 第46-47页 |
4.5.2 构建有效的感恩教育评价机制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