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3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的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3.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现状分析 | 第16-24页 |
2.1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基本情况 | 第16-21页 |
2.1.1 昆明市城中村分布情况 | 第16-18页 |
2.1.2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的工作原则与流程 | 第18-20页 |
2.1.3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进度情况 | 第20-21页 |
2.2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流程运行基本情况 | 第21-24页 |
2.2.1 政府层面 | 第21-22页 |
2.2.2 开发商层面 | 第22-23页 |
2.2.3 村集体层面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的实证研究 | 第24-43页 |
3.1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的调研 | 第24-27页 |
3.1.1 昆明市大规模城中村改造的启动 | 第24页 |
3.1.2 改造中出现的问题 | 第24页 |
3.1.3 调研过程简介 | 第24-27页 |
3.2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的实证分析 | 第27-41页 |
3.2.1 城中村居民基本情况调查 | 第27-30页 |
3.2.2 城中村改造中政府行为调查 | 第30-36页 |
3.2.3 城中村改造中开发商行为调查 | 第36-37页 |
3.2.4 调查问卷总结分析 | 第37-38页 |
3.2.5 典型调查 | 第38-40页 |
3.2.6 实证研究 | 第40-41页 |
3.3 总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建立健全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运行机制 | 第43-57页 |
4.1 建立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运行机制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 第43-44页 |
4.2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运行机制的建立 | 第44-47页 |
4.3 政府层面—政策机制的夯实与管理机制的全方位把控 | 第47-51页 |
4.3.1 政策机制 | 第47-48页 |
4.3.2 管理机制 | 第48页 |
4.3.3 评价机制 | 第48-49页 |
4.3.4 奖惩机制 | 第49-50页 |
4.3.5 应急机制 | 第50页 |
4.3.6 保障机制 | 第50-51页 |
4.4 开发商层面—建立与政府的协调,管理联动机制 | 第51-53页 |
4.4.1 协调机制 | 第51-52页 |
4.4.2 管理机制 | 第52页 |
4.4.3 应急机制 | 第52-53页 |
4.5 村民层面—参与机制的全面落实 | 第53-55页 |
4.5.1 参与机制 | 第53页 |
4.5.2 监督机制 | 第53-54页 |
4.5.3 评价机制 | 第54页 |
4.5.4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运行机制可行性评估 | 第54-55页 |
4.6 关于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55-57页 |
4.6.1 政府方面的问题 | 第55-56页 |
4.6.2 开发商方面的建议 | 第56-57页 |
4.6.3 村民方面的建议 | 第57页 |
第五章 反馈调查及不足之处 | 第57-60页 |
5.1 反馈调查 | 第57-59页 |
5.1.1 调查方法 | 第57-58页 |
5.1.2 调查结果 | 第58-59页 |
5.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7页 |
附录一:《关于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若干问题问卷调查表》 | 第60-62页 |
附录二:《典型调查中对相关参与方访谈调查提纲》 | 第62-63页 |
附录三:调查问卷汇总统计表 | 第63-64页 |
附录四:部分城中村改造前后对比照片 | 第64-65页 |
附录五:《盘龙区“麻线营村”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协议》 | 第65-66页 |
附录六:《盘龙区大白庙村城中村拆迁改造补偿安置实施细则》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