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虚拟语气为例的高中英语显性和隐性结合的语法教学实验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2.1 关于显隐性的三个基本概念 | 第14-16页 |
2.1.1 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 | 第14-15页 |
2.1.2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 第15页 |
2.1.3 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 | 第15-16页 |
2.2 英语语法教学研究的发展历史 | 第16-18页 |
2.3 显隐性英语语法教学研究 | 第18-23页 |
2.3.1 国外显隐性英语语法教学研究 | 第18-20页 |
2.3.2 国内显隐性英语语法教学研究 | 第20-23页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第23-26页 |
3.1 Schmidt的注意假说 | 第23-24页 |
3.2 Long的以形式为中心理论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第26-47页 |
4.1 研究问题 | 第26页 |
4.2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4.3 目标结构 | 第26页 |
4.4 研究工具 | 第26-27页 |
4.4.1 调查问卷 | 第27页 |
4.4.2 前测试题 | 第27页 |
4.4.3 后测试题 | 第27页 |
4.4.4 SPSS数据分析软件 | 第27页 |
4.5 研究过程 | 第27-46页 |
4.5.1 前期调查问卷 | 第27-28页 |
4.5.2 前测 | 第28页 |
4.5.3 实验过程 | 第28-46页 |
4.5.4 后测 | 第46页 |
4.5.5 后期调查问卷 | 第46页 |
4.6 数据收集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和讨论 | 第47-53页 |
5.1 学生前测成绩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5.2 学生后测成绩数据分析 | 第48页 |
5.3 实验班前测和后测中虚拟语气得分数据分析 | 第48-49页 |
5.4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49-50页 |
5.5 讨论 | 第50-5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6页 |
6.1 研究的主要结果 | 第53-54页 |
6.2 研究启示 | 第54-55页 |
6.3 研究的不足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Ⅰ 前测试题 | 第60-62页 |
附录Ⅱ 后测试题 | 第62-64页 |
附录Ⅲ 调查问卷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