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2-22页 |
1. 瑟氏泰勒虫病的概述 | 第12-13页 |
2. 瑟氏泰勒虫病的流行特点 | 第13-14页 |
3. 瑟氏泰勒虫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 | 第14-17页 |
3.1. 诊断 | 第14-16页 |
1. 病原学检查 | 第14页 |
2. 免疫学诊断方法 | 第14-15页 |
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 第15-16页 |
3.2. 防治 | 第16-17页 |
4. PCR-ELISA技术简介 | 第17-18页 |
4.1. 引物探针标记法 | 第17-18页 |
4.2. 双引物标记法 | 第18页 |
5. PCR-ELISA技术的应用 | 第18-20页 |
5.1. 病原微生物检测 | 第18-19页 |
5.2. 致病菌检测 | 第19页 |
5.3. 转基因检测 | 第19-20页 |
5.4. 其他检测 | 第20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33页 |
1. 材料 | 第22-26页 |
1.1. 试验血液样本 | 第22页 |
1.2. 试验用药品及试剂 | 第22页 |
1.3.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页 |
1.4. 试验主要培养基及溶液配置 | 第22-26页 |
1.4.1. 主要培养基 | 第23页 |
1.4.2. 琼脂糖凝胶电泳试剂配置 | 第23页 |
1.4.3. 感受态转化试剂配置 | 第23-24页 |
1.4.4. PCR-ELISA所需试剂 | 第24-26页 |
2. 方法 | 第26-33页 |
2.1. 瑟氏泰勒虫p33蛋白基因的鉴定 | 第26-30页 |
2.1.1. 合成引物 | 第26页 |
2.1.2. 血液DNA模板的提取 | 第26页 |
2.1.3. PCR扩增与最佳退火温度筛选 | 第26-27页 |
2.1.4. 目的片段的纯化回收 | 第27页 |
2.1.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7-28页 |
2.1.6. 目的基因与pMD-9T Simple的连接 | 第28页 |
2.1.7.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8-29页 |
2.1.8. 重组质粒pMD-19T-p33的提取 | 第29页 |
2.1.9. 重组质粒pMD-19T-p33的鉴定 | 第29-30页 |
2.2. 瑟氏泰勒虫PCR-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0-33页 |
2.2.1.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 第30页 |
2.2.2. 链酶亲和素浓度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稀释浓度的筛选 | 第30页 |
2.2.3. 封闭条件筛选 | 第30-31页 |
2.2.4. 显色时间筛选 | 第31页 |
2.2.5. PCR循环数筛选 | 第31页 |
2.2.6. PCR-ELISA临界值的确定 | 第31页 |
2.2.7. PCR-ELISA特异性检测 | 第31页 |
2.2.8. PCR-ELISA敏感性检测 | 第31-32页 |
2.2.9. PCR-ELISA重复性检测 | 第32页 |
2.2.10. 临床样本检测 | 第32-33页 |
结果 | 第33-43页 |
1. 目的基因PCR扩增结果 | 第33页 |
2. 克隆质粒pMD-19T-p33的鉴定 | 第33-34页 |
3. 测序与分析 | 第34-35页 |
4. 链酶亲和素浓度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稀释浓度的筛选 | 第35页 |
5. 封闭条件筛选 | 第35-36页 |
6. 显色时间筛选 | 第36-37页 |
7. PCR循环数筛选 | 第37-38页 |
8. PCR-ELISA临界值的确定 | 第38页 |
9. PCR-ELISA特异性检测 | 第38-39页 |
10. PCR-ELISA敏感性检测 | 第39-40页 |
11.PCR-化ISA重复性检测 | 第40-41页 |
12. 临床样本检测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6页 |
1. PCR-ELISA检测瑟氏泰勒虫的适用与改良 | 第43-44页 |
2. 建立PCR-ELISA方法的思路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谢词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