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第五钢琴协奏曲》创作技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2页 |
三、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历程 | 第13-27页 |
第一节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时期 | 第13-20页 |
第二节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理念 | 第20-25页 |
一、遵循传统道路 | 第21-23页 |
二、坚守独特个性 | 第23-25页 |
第三节 《第五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 | 第27-53页 |
第一节 较规范化的曲式 | 第27-34页 |
第二节 中介曲式 | 第34-43页 |
一、再现组合原则 | 第35-39页 |
二、并列组合原则 | 第39-43页 |
第三节 集中对称、再现的自由联合曲式 | 第43-50页 |
第四节 乐章之间的组织结构原则 | 第50-53页 |
第三章 《第五钢琴协奏曲》的特性创作技法 | 第53-71页 |
第一节 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和声的融合 | 第53-59页 |
一、变化音和弦和高叠和弦 | 第53-54页 |
二、小二度关系离调 | 第54-55页 |
三、调性布局 | 第55-59页 |
第二节 旋律特征 | 第59-64页 |
一、旋律大跳与音阶式进行 | 第59-61页 |
二、分解和弦为主的织体化 | 第61-62页 |
三、持续音和固定音型 | 第62-64页 |
第三节 主题发展手法多样化 | 第64-67页 |
一、展开性的变奏和模进 | 第64-67页 |
第四节 音乐发展中的配器手法 | 第67-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读期间发表期刊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