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一、提出问题 | 第12-14页 |
| (一)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二) 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3-14页 |
| 二、指导性案例中的法律解释:性质定位 | 第14-22页 |
| (一) 连接事实与规范的判例解释 | 第16-19页 |
| (二) 有别于司法解释的法官有权解释 | 第19-22页 |
| 三、指导性案例中的法律解释:功能分析 | 第22-26页 |
| (一) 明晰法律概念的范围 | 第22-23页 |
| (二) 有效确定和补充法律漏洞 | 第23-25页 |
| (三) 法律续造功能 | 第25-26页 |
| 四、法律解释方法在我国指导性案例中的应用现状 | 第26-39页 |
| (一) 民事指导性案例中应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及其特点 | 第28-32页 |
| 1. 民事指导性案例中应用的法律解释方法 | 第29-31页 |
| 2. 民事指导性案例中的法律解释方法应用的特点 | 第31-32页 |
| (二) 刑事指导性案例中应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及其特点 | 第32-35页 |
| 1. 刑事指导性案例中应用的法律解释方法 | 第32-33页 |
| 2. 刑事指导性案例法律解释方法应用的特点 | 第33-35页 |
| (三) 行政指导性案例中应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及其特点 | 第35-39页 |
| 1. 行政指导性案例中应用的法律解释方法 | 第35-37页 |
| 2. 行政指导性案例中的法律解释方法应用的特点 | 第37-39页 |
| 五、指导性案例中法律解释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39-46页 |
| (一) 案例指导制度的设置没有充分顾及法官的个案解释权 | 第39-42页 |
| (二) 法官法律方法素养的欠缺导致法律解释含混不清 | 第42-45页 |
| (三) 与法律解释密切相关的说理论证不充分 | 第45-46页 |
| 六、指导性案例中法律解释方法应用的改进措施 | 第46-51页 |
| (一) 注重一线法官说理,增附原始裁判文书 | 第46-48页 |
| (二) 增强法官教育培训,提高法官法律方法素质 | 第48-51页 |
| 1. 在职前培训中强化法律方法论的教学 | 第49-50页 |
| 2. 革新在职培训方式,重视方法运用技巧分享 | 第50-51页 |
| (三) 推动理论与实践并轨,促进个案论证研究 | 第51页 |
| 七、结语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谢辞 | 第59-60页 |
| 附件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