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第2章 钢板弹簧的性能指标及喷丸强化处理 | 第18-34页 |
2.1 钢板弹簧的材料性能 | 第18-19页 |
2.1.1 钢板弹簧试样材料及特点 | 第18页 |
2.1.2 钢板弹簧试样化学检验 | 第18-19页 |
2.1.3 钢板弹簧试样尺寸及编号 | 第19页 |
2.2 理化检验 | 第19-22页 |
2.2.1 钢板弹簧试样热处理工艺 | 第19-21页 |
2.2.2 硬度、金相检验 | 第21-22页 |
2.3 喷丸介质检测实验 | 第22-26页 |
2.3.1 外形检验 | 第23-24页 |
2.3.2 硬度检验 | 第24页 |
2.3.3 金相组织检验 | 第24-25页 |
2.3.4 均匀度检验 | 第25页 |
2.3.5 化学检验 | 第25-26页 |
2.4 钢板弹簧的喷丸强化理论及工艺 | 第26-27页 |
2.4.1 喷丸强化理论 | 第26页 |
2.4.2 喷丸实验工艺 | 第26-27页 |
2.5 喷丸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喷丸强化后的效果 | 第27-32页 |
2.5.1 喷丸强度的影响因素 | 第27-31页 |
2.5.2 喷丸强化后的效果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钢板弹簧喷丸强化处理工艺参数研究 | 第34-58页 |
3.1 钢板弹簧试样台架试验及断口分析 | 第34-38页 |
3.1.1 钢板弹簧台架试验及断口照片 | 第34-35页 |
3.1.2 断口分析 | 第35-38页 |
3.2 钢板弹簧试样残余应力试验及分析 | 第38-42页 |
3.2.1 钢板弹簧试样残余应力测量位置及方法 | 第39页 |
3.2.2 钢板弹簧试样残余应力测量结果 | 第39-42页 |
3.3 钢板弹簧试样半高宽试验及分析 | 第42-44页 |
3.4 钢板弹簧试样显微硬度试验及分析 | 第44-47页 |
3.4.1 钢板弹簧测量显微硬度试样制备 | 第44-45页 |
3.4.2 钢板弹簧试样显微硬度测量结果 | 第45-47页 |
3.5 钢板弹簧试样微观分析 | 第47-50页 |
3.5.1 钢板弹簧试样微观分析检测结果 | 第47-50页 |
3.5.2 钢板弹簧试样微观分析小结 | 第50页 |
3.6 钢板弹簧强化喷丸应力分析 | 第50-57页 |
3.6.1 钢板弹簧喷丸后残余压应力及压应力场分析 | 第50-52页 |
3.6.2 钢板弹簧预应力强化喷丸研究 | 第52-54页 |
3.6.3 钢板弹簧过度喷丸研究 | 第54-5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钢板弹簧喷丸强化效果 | 第58-66页 |
4.1 参数定义 | 第58-59页 |
4.2 钢板弹簧喷丸强化工艺制定 | 第59-60页 |
4.3 钢板弹簧样品制备 | 第60-61页 |
4.4 钢板弹簧三点弯曲试验规范 | 第61页 |
4.5 钢板弹簧显微硬度样品制作、测量及判断 | 第61-62页 |
4.5.1 显微硬度样品制作 | 第61页 |
4.5.2 显微硬度测试 | 第61-62页 |
4.5.3 显微硬度判定 | 第62页 |
4.6 钢板弹簧半高宽测试 | 第62页 |
4.7 钢板弹簧剥层腐蚀规范 | 第62-63页 |
4.8 钢板弹簧残余应力场的测量 | 第63页 |
4.9 钢板弹簧内部疲劳极限理论及优化残余压应力场判据 | 第63-65页 |
4.9.1 内部疲劳极限理论 | 第63-64页 |
4.9.2 优化残余压应力场判据 | 第64-65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66-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