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国孝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采用的研究方法第11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11-12页
第二章 中国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第12-23页
    2.1 中国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文化滋养第12-18页
        2.1.1 孝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第12-14页
        2.1.2 孝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反思第14-16页
        2.1.3 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价值第16-18页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孝文化的传承和升华第18-23页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孝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第19-20页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传承孝文化提供了标准和路径第20-23页
第三章 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第23-30页
    3.1 孝文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必要性与意义第23-25页
        3.1.1 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第23-24页
        3.1.2 有助于大学生和睦家庭的构建第24-25页
        3.1.3 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第25页
    3.2 传承孝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25-30页
        3.2.1 传承孝文化加强大学生爱国观的培育第25-26页
        3.2.2 传承孝文化加强大学生敬业观的培育第26-27页
        3.2.3 传承孝文化加强大学生诚信观的培育第27-28页
        3.2.4 传承孝文化加强大学生友善观的培育第28-30页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传承孝文化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第30-35页
    4.1 当代大学生传承孝文化缺失的表现第30-32页
        4.1.1 家庭亲情的谈化第30-31页
        4.1.2 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第31页
        4.1.3 虐待父母第31-32页
    4.2 孝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第32-35页
        4.2.1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第32-33页
        4.2.2 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第33页
        4.2.3 网络的“双刃剑”作用第33-34页
        4.2.4 家庭教育的缺失第34-35页
第五章 传承孝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第35-40页
    5.1 在学校教育中强化孝文化第35-36页
        5.1.1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第35页
        5.1.2 将孝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第35-36页
        5.1.3 引领大学生进行“孝”的社会实践第36页
    5.2 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第36-37页
        5.2.1 建立和睦的家庭成员关系第36页
        5.2.2 发充分挥家长的榜样作用第36-37页
    5.3 发挥网络传媒的引导功能第37-38页
        5.3.1 加强对孝文化现代价值的宣传第37页
        5.3.2 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第37-38页
    5.4 重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第38-40页
        5.4.1 全面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第38页
        5.4.2 立足实践,自觉践行孝道第38-40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大学普通本科通识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下一篇:领会教学法在高中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