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4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管道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 第14-20页 |
2.1 风险管理 | 第14-16页 |
2.1.1 风险识别 | 第14-16页 |
2.1.2 风险消减 | 第16页 |
2.2 项目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2.1 层次分析法 | 第16-17页 |
2.2.2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17-18页 |
2.2.3 风险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函数 | 第18页 |
2.2.4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 | 第18-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项目风险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0-33页 |
3.1 项目概况 | 第20-21页 |
3.1.1 线路走向 | 第20页 |
3.1.2 地理环境 | 第20页 |
3.1.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页 |
3.1.4 气象条件 | 第20-21页 |
3.1.5 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 第21页 |
3.2 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现状 | 第21-30页 |
3.2.1 项目风险识别 | 第21-24页 |
3.2.2 项目风险估计 | 第24-25页 |
3.2.3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25-27页 |
3.2.4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 第27-30页 |
3.3 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项目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2页 |
3.3.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单一 | 第30-31页 |
3.3.2 评价方法无法实现同级风险的排序比较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项目风险评价体系完善措施 | 第33-60页 |
4.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措施 | 第33-39页 |
4.1.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思路 | 第33页 |
4.1.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4.1.3 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34-39页 |
4.2 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 第39-41页 |
4.2.1 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39-41页 |
4.2.2 选择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原因 | 第41页 |
4.2.3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流程 | 第41页 |
4.3 风险评价体系的完善研究 | 第41-52页 |
4.3.1 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第41页 |
4.3.2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8页 |
4.3.3 风险评价模糊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 第48-51页 |
4.3.4 项目整体风险评价分级标准的确定 | 第51-52页 |
4.4 风险管理机构的完善研究 | 第52-55页 |
4.4.1 机构完善的总体思路 | 第52-53页 |
4.4.2 机构完善的总体目标 | 第53页 |
4.4.3 机构完善主要原则 | 第53-54页 |
4.4.4 机构完善实施方案的确定 | 第54-55页 |
4.5 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的完善研究 | 第55-59页 |
4.5.1 人才培养完善研究的指导思想 | 第55页 |
4.5.2 人才培养目标 | 第55-57页 |
4.5.3 人才培养形式 | 第57页 |
4.5.4 人才培养完善实施方案的确定 | 第57-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 第60-64页 |
5.1 自然风险应对 | 第60-61页 |
5.2 技术风险应对 | 第61-62页 |
5.3 管理风险应对 | 第62-63页 |
5.4 经济风险应对 | 第63-6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