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生物活性肽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2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页
    1.2 生物活性肽第9-15页
        1.2.1 基本概念第9-10页
        1.2.2 分类第10页
        1.2.3 基本特点第10-11页
        1.2.4 生物活性肽的制备第11-13页
            1.2.4.1 直接提取法第11-12页
            1.2.4.2 蛋白质降解法第12页
            1.2.4.3 人工合成法第12-13页
        1.2.5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6 生物信息学与生物活性肽研究第14-15页
    1.3 植物生长物质第15-25页
        1.3.1 生长素类第15-18页
            1.3.1.1 概述第15-16页
            1.3.1.2 生长素生理效应及应用第16-17页
            1.3.1.3 生长素作用机制第17-18页
        1.3.2 赤霉素类第18-19页
            1.3.2.1 概述第18页
            1.3.2.2 赤霉素生理效应第18页
            1.3.2.3 赤霉素作用机制第18-19页
        1.3.3 细胞分裂素类第19-20页
            1.3.3.1 概述第19页
            1.3.3.2 生理效应及应用第19-20页
            1.3.3.3 作用机制第20页
        1.3.4 脱落酸第20-21页
            1.3.4.1 概述第20页
            1.3.4.2 生理效应及应用第20-21页
            1.3.4.3 作用机制第21页
        1.3.5 乙烯第21-22页
            1.3.5.1 概述第21页
            1.3.5.2 生理效应及应用第21-22页
            1.3.5.3 作用机制第22页
        1.3.6 其他常见植物生长物质第22-23页
        1.3.7 植物激素性多肽生长因子第23-25页
            1.3.7.1 系统素(systemin)第23-24页
            1.3.7.2 植物硫化激动素(phytosulfokine,PSK)第24页
            1.3.7.3 S位点富含半胱氨酸蛋白(SCR)第24页
            1.3.7.4 CLAVATA3(CLV3)第24-25页
    1.4 种子萌发的生理学机制第25-26页
        1.4.1 种子萌发与内含物的关系第25页
        1.4.2 种子萌发与酶的关系第25页
        1.4.3 种子萌发与激素的关系第25-26页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26-27页
        1.5.1 研究目的第26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6页
        1.5.3 本课题创新之处第26-2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7-41页
    2.1 实验仪器设备第27-28页
    2.2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28-31页
        2.2.1 种子来源第28页
        2.2.2 蔬菜来源第28页
        2.2.3 主要实验试剂及药品第28-30页
        2.2.4 实验所需试剂配制第30-31页
            2.2.4.1 胚根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的透射电镜观察所需溶液第30-31页
            2.2.4.2 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所需溶液第31页
    2.3 实验方法第31-40页
        2.3.1 生物活性肽对不同种类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1-34页
            2.3.1.1 选种第31页
            2.3.1.2 浸种第31-32页
            2.3.1.3 种子培养第32-33页
            2.3.1.4 计算方法第33-34页
        2.3.2 多种植物生长物质对不同种类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4页
        2.3.3 生物活性肽的保鲜效果第34-36页
            2.3.3.1 样品处理方法第34页
            2.3.3.2 失重率第34-35页
            2.3.3.3 褐变度第35页
            2.3.3.4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第35页
            2.3.3.5 感官评分第35-36页
        2.3.4 胚根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的透射电镜观察第36页
        2.3.5 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第36-40页
            2.3.5.1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第36-37页
            2.3.5.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第37页
            2.3.5.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第37-38页
            2.3.5.4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第38页
            2.3.5.5 激素含量测定第38-40页
    2.4 实验流程第40-41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41-82页
    3.1 生物活性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41-64页
        3.1.1 生物活性肽对水果类种子萌发的影响第41-49页
            3.1.1.1 生物活性肽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第41-45页
            3.1.1.2 生物活性肽对甜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第45-49页
        3.1.2 生物活性肽对粮食作物类种子萌发的影响第49-56页
            3.1.2.1 生物活性肽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第49-53页
            3.1.2.2 生物活性肽对糯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3-56页
        3.1.3 生物活性肽对花卉类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6-60页
            3.1.3.1 生物活性肽对康乃馨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6-60页
        3.1.4 生物活性肽对蔬菜类种子萌发的影响第60-64页
            3.1.4.1 生物活性肽对空心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第60-64页
    3.2 生物活性肽的保鲜效果第64-69页
        3.2.1 生物活性肽对上海青失重率影响第64-66页
        3.2.2 生物活性肽对上海青褐变度影响第66-67页
        3.2.3 生物活性肽对上海青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第67-68页
        3.2.4 生物活性肽对上海青感官评分影响第68-69页
    3.3 生物活性肽促进植物生长机制初探第69-82页
        3.3.1 胚根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的透射电镜观察第69-72页
        3.3.2 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第72-82页
            3.3.2.1 可溶性蛋白含量第72-73页
            3.3.2.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第73-75页
            3.3.2.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第75-76页
            3.3.2.4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第76-77页
            3.3.2.5 激素IAA含量第77-79页
            3.3.2.6 激素GA_3含量第79-80页
            3.3.2.7 激素ABA含量第80-82页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结论第82-83页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1页
致谢第91-92页
个人简历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的风险及管控研究
下一篇:产琼胶酶微生物的筛选及基因克隆、表达和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