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大跨度柔性人行桥人致非线性振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7页
        1.1.1 人行桥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第14页
        1.1.2 人致桥梁振动引起的事故或问题第14-17页
        1.1.3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7页
    1.2 研究现状第17-26页
        1.2.1 人行桥的特点第17-19页
        1.2.2 行人行走特性第19-21页
        1.2.3 人致桥梁振动第21-26页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基于解析解的人致简支梁桥振动简化计算第29-47页
    2.1 前言第29页
    2.2 人行荷载第29页
    2.3 单人行走作用下结构响应及简化计算第29-41页
        2.3.1 单人行走作用下结构响应解析解第29-34页
        2.3.2 人致桥梁共振简化计算第34-38页
        2.3.3 人致桥梁非共振简化计算第38-41页
    2.4 行人及结构参数分析第41-44页
    2.5 算例第44-46页
        2.5.1 时程对比分析第44-45页
        2.5.2 瞬态加速度频率响应函数的应用第45-46页
    2.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人群-桥梁耦合振动研究及参数分析第47-69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人群行走特性第48-49页
    3.3 人体垂直振动模型参数及行走模式第49-51页
        3.3.1 多自由度人体模型第49-50页
        3.3.2 人群行走模式第50-51页
    3.4 人与桥梁耦合运动方程及其求解第51-56页
        3.4.1 人与桥梁耦合运动方程第51-56页
        3.4.2 耦合系统的模态分析第56页
    3.5 算例第56-64页
        3.5.1 算例1第56-57页
        3.5.2 算例2第57-64页
    3.6 人体舒适度评价第64-67页
        3.6.1 舒适度评价方法第65-66页
        3.6.2 舒适度评价第66-67页
    3.7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四章 柔性人行桥非线性横向参数振动研究第69-102页
    4.1 引言第69-70页
    4.2 柔性人行桥非线性参数振动模型第70-72页
    4.3 伦敦千禧桥中跨桥侧向非线性振动研究第72-81页
        4.3.1 工程概况第72-75页
        4.3.2 参数共振近似解第75-78页
        4.3.3 千禧桥参数振动的临界条件第78-79页
        4.3.4 确定临界人数第79-81页
    4.4 人行桥参数振动算例分析第81-93页
        4.4.1 千禧桥参数振动参数分析第81-88页
        4.4.2 不同行人激励下的时程研究第88-92页
        4.4.3 伦敦千禧桥试验行人上桥过程仿真分析第92-93页
    4.5 非线性静态分叉第93-97页
        4.5.1 分叉的理论第93-94页
        4.5.2 千禧桥参数振动分叉研究第94-97页
    4.6 考虑时滞效应的非线性参数振动研究第97-100页
        4.6.1 考虑时滞效应非线性参数振动理论第97-99页
        4.6.2 数值分析第99-100页
    4.7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考虑行人反馈调整机制的时滞效应研究第102-131页
    5.1 引言第102页
    5.2 基于人行桥速度反馈及时滞效应的横向参数振动研究第102-116页
        5.2.1 时滞分岔临界参数第103-105页
        5.2.2 非线性参数共振时滞研究第105-108页
        5.2.3 定常解的稳定性分析第108-109页
        5.2.4 时滞参数对响应幅值的影响第109-111页
        5.2.5 行人基于人行桥速度反馈调整和时滞效应的临界条件第111页
        5.2.6 行人基于人行桥速度反馈调整和时滞效应的临界人数第111-113页
        5.2.7 时滞及反馈调节作用下不同激励时的幅频曲线第113-114页
        5.2.8 不同时滞作用下的幅频曲线第114-115页
        5.2.9 不同速度反馈调整时的幅频曲线第115-116页
    5.3 基于人行桥位移反馈和时滞效应的横向参数振动研究第116-129页
        5.3.1 时滞分岔临界参数第116-119页
        5.3.2 非线性参数共振时滞研究第119-121页
        5.3.3 定常解的稳定性分析第121-122页
        5.3.4 位移反馈调整、时滞对幅值的影响第122-124页
        5.3.5 行人基于人行桥位移反馈调整和时滞效应的临界条件第124页
        5.3.6 行人基于人行桥位移反馈调整和时滞效应的临界人数第124-126页
        5.3.7 时滞及位移反馈调节作用时的幅频曲线第126-127页
        5.3.8 不同时滞作用下的幅频曲线第127-128页
        5.3.9 不同位移反馈调整系数时的幅频曲线第128-129页
    5.4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第六章 行人横向动力模型理论研究第131-147页
    6.1 前言第131-132页
    6.2 针对试验数据的行人行走作用力表达式第132-135页
    6.3 行人横向动力模型第135-139页
        6.3.1 行人行走横向动力方程第135-136页
        6.3.2 混合范德尔波-瑞利振子振子系统第136-139页
    6.4 根据试验确定混合范德波尔-瑞利振子的参数第139-145页
        6.4.1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第139-140页
        6.4.2 混合范德波尔-瑞利振子的参数最小二乘法识别方法第140-143页
        6.4.3 结果对比第143-145页
    6.5 本章小结第145-147页
第七章 行人与桥梁横向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第147-168页
    7.1 前言第147页
    7.2 行人与人行桥横向相互作用动力模型第147-148页
    7.3 行人与人行桥横向相互作用动力响应研究第148-154页
        7.3.1 行人与人行桥横向相互作用原理及动力耦合方程第148-149页
        7.3.2 行人与人行桥横向相互作用动力耦合方程求解第149-150页
        7.3.3 行人-人行桥横向耦合系统的内共振分析第150-154页
    7.4 幅频曲线第154-156页
        7.4.1 行人的幅频曲线第154-155页
        7.4.2 人行桥的幅频曲线第155-156页
    7.5 行人—人行桥之间横向位移及横向相互作用力研究第156-159页
        7.5.1 行人的横向相对位移与人行桥横向位移之间的相位差第156-157页
        7.5.2 行人的横向绝对位移与人行桥横向位移之间的相位差第157-158页
        7.5.3 横向相互作用力与横向激励速度之间的相位差第158-159页
    7.6 算例分析第159-166页
        7.6.1 幅频曲线第159-161页
        7.6.2 相频曲线第161-166页
    7.7 本章小结第166-168页
结论与展望第168-172页
    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第168-170页
    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70页
    3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70-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86-188页
致谢第188-189页
附件第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候变化对北江流域典型洪涝灾害高风险区防洪安全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日照辐射的悬索桥主缆热应力理论及结构温度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