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同性恋行为在各层面上的解释 | 第12-22页 |
1.1 同性恋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 第12-14页 |
1.1.1 性激素水平与性征发育 | 第12页 |
1.1.2 性激素水平作用于性征发育 | 第12-14页 |
1.2 同性恋行为在遗传学上的证据 | 第14-19页 |
1.2.1 表观遗传简介 | 第14-16页 |
1.2.2 性征相关的表观标记能够影响性激素分泌的稳态 | 第16-18页 |
1.2.3 性别特异的表观标记遗传与同性恋行为 | 第18-19页 |
1.3 同性恋行为的行为学基础 | 第19-22页 |
1.3.1 人类中的择偶选择复制 | 第19-20页 |
1.3.2 非人类中择偶选择复制 | 第20-21页 |
1.3.3 异性对于同性恋配偶的择偶选择复制 | 第21-22页 |
2 综合利用计算机模拟的研究框架 | 第22-30页 |
2.1 模型简述 | 第23-26页 |
2.1.1 无性Penna模型 | 第23-25页 |
2.1.2 有性Penna模型 | 第25-26页 |
2.2 可行性分析 | 第26-28页 |
2.3 Penna模型的应用方法 | 第28-30页 |
2.3.1 使用模型思维 | 第28页 |
2.3.2 构筑模型 | 第28-29页 |
2.3.3 模型的简洁性 | 第29页 |
2.3.4 验证模型 | 第29-30页 |
3 研究方案 | 第30-35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30页 |
3.2 模型设定 | 第30-33页 |
3.3 参数设定 | 第33页 |
3.4 模拟流程 | 第33-34页 |
3.5 模拟平台 | 第34-35页 |
4 结果 | 第35-43页 |
4.1 模型验证 | 第35-37页 |
4.1.1 人口总数 | 第35-36页 |
4.1.2 生存率指标 | 第36-37页 |
4.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4.2.1 种群中同性恋人群比例 | 第37-38页 |
4.2.2 表观标记数量 | 第38-39页 |
4.3 P=0.1 | 第39-40页 |
4.4 P=0.5 | 第40-41页 |
4.5 P=0.75 | 第41-43页 |
5 讨论 | 第43-51页 |
5.1 模型的有效性 | 第43页 |
5.2 去甲基化失败率低 | 第43-46页 |
5.3 去甲基化失败率偏高 | 第46-48页 |
5.4 总结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