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装载机驾驶室流场数值模拟与特性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分类与现状 | 第12-16页 |
1.2.1 驾驶室流场CFD模拟研究 | 第12-14页 |
1.2.2 空调人体热舒适性研究 | 第14-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19-27页 |
2.1 控制方程 | 第19-20页 |
2.2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0-22页 |
2.2.1 直接数值模拟 | 第20-21页 |
2.2.2 大涡模拟 | 第21页 |
2.2.3 雷诺时均方程 | 第21-22页 |
2.3 湍流模型 | 第22-26页 |
2.3.1 双方程模型 | 第22-24页 |
2.3.2 壁面函数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装载机驾驶室流场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7-39页 |
3.1 驾驶室流体基本假设 | 第27页 |
3.2 驾驶室三维模型建立 | 第27-31页 |
3.2.1 驾驶室模型简化 | 第27-28页 |
3.2.2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3.2.3 网格划分 | 第29-31页 |
3.3 空气参数与海拔的关系 | 第31-32页 |
3.3.1 大气压与海拔的关系 | 第31页 |
3.3.2 大气密度与海拔的关系 | 第31-32页 |
3.3.3 大气温度与海拔的关系 | 第32页 |
3.4 驾驶室不同工况条件 | 第32-33页 |
3.5 驾驶室边界条件 | 第33-38页 |
3.5.1 入口边界条件 | 第33-35页 |
3.5.2 出口边界条件 | 第35页 |
3.5.3 壁面边界条件 | 第35-37页 |
3.5.4 人体热源边界 | 第37-38页 |
3.5.5 其他参数设置 | 第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装载机驾驶室流场模拟分析 | 第39-65页 |
4.1 驾驶室测试平面和测点的选取 | 第39-41页 |
4.1.1 驾驶室流场测试平面的选取 | 第39-40页 |
4.1.2 驾驶室流场测点的选取 | 第40-41页 |
4.2 驾驶室温度场模拟分析 | 第41-49页 |
4.2.1 测试平面温度场对比分析 | 第41-48页 |
4.2.2 测试点温度场对比分析 | 第48-49页 |
4.3 驾驶室速度场模拟分析 | 第49-61页 |
4.3.1 测试平面速度场对比分析 | 第49-55页 |
4.3.2 测试点速度场对比分析 | 第55页 |
4.3.3 测试平面速度矢量对比分析 | 第55-61页 |
4.4 驾驶室压力场模拟分析 | 第61-63页 |
4.4.1 测试平面压力场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4.4.2 测试点压力场对比分析 | 第63页 |
4.5 驾驶室流场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装载机驾驶室流场热舒适性评价 | 第65-81页 |
5.1 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第65页 |
5.2 评价指标 | 第65-72页 |
5.2.1 气流分布的评价指标 | 第66-68页 |
5.2.2 热舒适性评价指标 | 第68-72页 |
5.3 驾驶室流场气流分布指标分析 | 第72-73页 |
5.4 驾驶室流场PMV PPD指标分析 | 第73-79页 |
5.4.1 PMV-PPD指标取值 | 第73-74页 |
5.4.2 PMV-PPD指标计算 | 第74-75页 |
5.4.3 PMV-PPD指标分析 | 第75-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页 |
6.2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