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3-21页 |
1.2.1 业绩预告特征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业绩自利性归因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3 分析师预测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1.2.4 管理层盈余预测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1.2.5 文献述评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1-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4-25页 |
2.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5-26页 |
2.3 印象管理理论 | 第26-29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9-36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9-31页 |
3.1.1 非期望盈余与分析师预测修正 | 第29页 |
3.1.2 业绩预告信息特征与分析师预测修正 | 第29-31页 |
3.2 变量定义 | 第31-34页 |
3.2.1 分析师预测修正幅度 | 第31-32页 |
3.2.2 非期望盈余 | 第32页 |
3.2.3 调节变量 | 第32-33页 |
3.2.4 控制变量 | 第33-34页 |
3.3 模型构建 | 第34-35页 |
3.4 样本与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3.4.1 样本选取 | 第35页 |
3.4.2 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第4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6-48页 |
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第36-38页 |
4.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页 |
4.1.2 相关性分析 | 第36-38页 |
4.2 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4.3 进一步研究 | 第39-41页 |
4.4 稳健性检验 | 第41-48页 |
4.4.1 延长分析师预测修正窗口期 | 第41-43页 |
4.4.2 重新定义分析师修正幅度 | 第43-45页 |
4.4.3 重新定义业绩预告时长 | 第45页 |
4.4.4 重新定义业绩预告精确性 | 第45-46页 |
4.4.5 重新定义业绩归因自利性 | 第46-48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48-52页 |
5.1 鼓励业绩预告自愿披露 | 第48-50页 |
5.2 规范业绩预告信息披露 | 第50-52页 |
5.2.1 扩大财务数据的披露范围 | 第50页 |
5.2.2 减少业绩预告特征选择 | 第50-51页 |
5.2.3 建立业绩预告事后评价机制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