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茶叶产业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安化黑茶产业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 第15-19页 |
2.1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5-16页 |
2.2 技术创新系统理论 | 第16-17页 |
2.3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 | 第17-18页 |
2.3.1 国内外对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 | 第17页 |
2.3.2 产业创新系统和国家创新系统、企业创新系统的区别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现状 | 第19-56页 |
3.1 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概况 | 第19-27页 |
3.1.1 安化黑茶的生长环境 | 第19-20页 |
3.1.2 安化黑茶的发展历史 | 第20-23页 |
3.1.3 安化黑茶的产业定位 | 第23-24页 |
3.1.4 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3.2 安化黑茶产业SWOT分析 | 第27-33页 |
3.2.1 竞争优势(S) | 第27-28页 |
3.2.2 竞争劣势(W) | 第28-30页 |
3.2.3 外部机会(O) | 第30-31页 |
3.2.4 环境威胁(T) | 第31页 |
3.2.5 SWOT矩阵构造 | 第31-33页 |
3.3 安化黑茶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变 | 第33-38页 |
3.3.1 政府和市场协同拉动模式(明清时期) | 第33-34页 |
3.3.2 科学技术推动模式(20世纪初—1990年) | 第34-35页 |
3.3.3 市场需求拉动模式(1990年—2005年) | 第35-36页 |
3.3.4 技术、市场交互作用模式(2006年至今) | 第36-38页 |
3.4 安化黑茶产业技术创新现状 | 第38-54页 |
3.4.1 安化黑茶种植业的技术创新状况 | 第38-43页 |
3.4.2 安化黑茶加工业的技术创新状况 | 第43-46页 |
3.4.3 安化黑茶流通服务业的技术创新状况 | 第46-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安化黑茶产业创新系统的构建 | 第56-66页 |
4.1 茶产业创新系统的内涵 | 第56-61页 |
4.1.1 茶产业创新系统的要素分析 | 第57-59页 |
4.1.2 茶产业创新系统的结构分析 | 第59-60页 |
4.1.3 茶产业创新系统的特点分析 | 第60-61页 |
4.2 安化黑茶产业创新系统的建构原则 | 第61-62页 |
4.3 安化黑茶产业创新系统结构模型 | 第62-65页 |
4.3.1 安化黑茶产业创新系统模型 | 第62-63页 |
4.3.2 安化黑茶产业创新系统模型分析 | 第63-65页 |
4.3.3 安化黑茶产业创新系统的完善措施 | 第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6-6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5.2 研究创新 | 第67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1:安化黑茶产业种植业调查问卷 | 第72-75页 |
附录2:安化黑茶产业加工业调查问卷 | 第75-79页 |
附录3:安化黑茶产业流通服务业调查问卷A | 第79-81页 |
附录4:安化黑茶产业流通服务业调查问卷B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