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4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投资控制概述 | 第15-32页 |
2.1 BOT+EPC模式的概念 | 第15-18页 |
2.2 设计监理的概念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2.2.1 设计监理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2 设计监理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2.3 BOT+EPC模式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投资控制比较分析 | 第20-31页 |
2.3.1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投资控制特点分析 | 第20页 |
2.3.2 BOT+EPC模式投资控制特点分析 | 第2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投资控制的工作机制研究 | 第32-46页 |
3.1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中设计监理投资控制难以实施的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3.1.1 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 第32页 |
3.1.2 控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3.1.3 控制体系上存在的问题 | 第33页 |
3.2 BOT+EPC模式中设计监理投资控制实施的优势分析 | 第33-35页 |
3.3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投资控制工作机制分析 | 第35-45页 |
3.3.1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投资控制必要性分析 | 第35-38页 |
3.3.2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投资控制工作关系分析 | 第38-39页 |
3.3.3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投资控制参与方式分析 | 第39-41页 |
3.3.4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投资控制组织形式分析 | 第41-43页 |
3.3.5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投资控制激励机制分析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投资控制方法研究 | 第46-61页 |
4.1 现有常用的投资控制方法分析 | 第46-51页 |
4.1.1 现有常用的投资控制方法 | 第46-51页 |
4.1.2 存在的局限性 | 第51页 |
4.2 建立投资控制方法的原则 | 第51-52页 |
4.3 基于模糊优先层次的改进价值工程法 | 第52-59页 |
4.3.1 模糊优先层次分析法 | 第52-54页 |
4.3.2 改进的价值工程方法 | 第54-56页 |
4.3.3 基于模糊优先层次的改进价值工程法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投资控制体系的建立 | 第61-77页 |
5.1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投资控制运行流程 | 第61-63页 |
5.2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投资控制管理模式 | 第63-66页 |
5.3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投资控制要点分析 | 第66-75页 |
5.4 BOT+EPC模式下设计监理投资控制保障措施 | 第75-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重庆沿江高速公路(主城至涪陵段)设计监理投资控制实例应用 | 第77-109页 |
6.1 项目概况 | 第77-78页 |
6.2 项目设计监理投资控制工作机制与体系 | 第78-82页 |
6.2.1 项目设计监理投资控制工作机制 | 第78-80页 |
6.2.2 项目设计监理投资控制体系 | 第80-82页 |
6.3 设计监理投资控制方法应用 | 第82-107页 |
6.3.1 前期开发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 第82-91页 |
6.3.2 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 第91-101页 |
6.3.3 设计监理工作成果 | 第101-107页 |
6.4 设计监理投资控制的改进对策 | 第107-10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1页 |
7.1 结论 | 第109页 |
7.2 展望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