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9页 |
1.4.1 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全面“营改增”改革的相关理论依据 | 第19-27页 |
2.1 “营改增”概述 | 第19-21页 |
2.1.1 “营改增”的含义 | 第19页 |
2.1.2 “营改增”改革工作的政策回顾 | 第19-21页 |
2.2 全面“营改增”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2.2.1 增值税、营业税并存导致制度性税收障碍 | 第22页 |
2.2.2 营业税制约我国服务业经济发展 | 第22-23页 |
2.3 “营改增”改革的理论依据 | 第23-27页 |
2.3.1 帕累托优化理论—全面“营改增”的税制改进 | 第23-24页 |
2.3.2 税收中性原则—全面“营改增”的改革目标 | 第24-25页 |
2.3.3 最优商品税理论—全面“营改增”的公平税负 | 第25-27页 |
3 全面“营改增”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 第27-47页 |
3.1 全面“营改增”对税收的整体影响 | 第27-31页 |
3.1.1 全面“营改增”对税收整体影响的数据选取 | 第28-30页 |
3.1.2 全面“营改增”对税收整体影响的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0-31页 |
3.2 从税负角度分析全面“营改增”对税收总量的短期影响 | 第31-42页 |
3.2.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 | 第31-33页 |
3.2.2 基于投入产出表对“营改增”行业税负的估计 | 第33-37页 |
3.2.3 “营改增”各时期行业税负估算结果及分析 | 第37-42页 |
3.3 全面“营改增”对税收总量的长期影响 | 第42-47页 |
3.3.1 全面“营改增”对税收总量的长期影响 | 第42页 |
3.3.2 全面“营改增”对税收总量长期影响变动机制 | 第42-47页 |
4 全面“营改增”对税收收入结构的影响 | 第47-57页 |
4.1 我国与OECD国家税收收入结构状况 | 第47-49页 |
4.1.1 我国税收收入结构状况 | 第47页 |
4.1.2 OECD国家税收收入结构状况 | 第47-49页 |
4.2 全面“营改增”对税收收入结构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1 全面“营改增”对流转税结构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2 全面“营改增”对所得税结构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 全面“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的影响 | 第51-57页 |
4.3.1 全面“营改增”对地方财政的短期影响 | 第51-53页 |
4.3.2 全面“营改增”后地方主体税种缺失 | 第53-54页 |
4.3.3 全面“营改增”后地区间税收分配产生差异 | 第54-57页 |
5 深化全面“营改增”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 | 第57-63页 |
5.1 深化全面“营改增”改革的目标 | 第57页 |
5.2 解决全面“营改增”不利影响的途径 | 第57-60页 |
5.2.1 平衡行业间税负,营造公平税负环境 | 第57-58页 |
5.2.2 培养地方主体税种,适度加强中央财政事权 | 第58-60页 |
5.2.3 完善税收分成制度,平衡区域间税收差异 | 第60页 |
5.3 我国增值税制度深化改革的着力点 | 第60-63页 |
5.3.1 简并税率,营造简洁透明的税收环境 | 第60-61页 |
5.3.2 以立法促进“营改增”改革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