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导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税收征管的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1 国外税收征管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税收征管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 研究方法及路径 | 第13-14页 |
1.3.1 实证分析法 | 第13页 |
1.3.2 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1.3.3 比较分析法 | 第14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4.1 本文的创新 | 第14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4-15页 |
2 “营改增”对地税部门税收征管影响分析 | 第15-20页 |
2.1 “营改增”试点期间国地税征管范围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1 “营改增”试点办法对税收管理的规定 | 第15页 |
2.1.2 “营改增”试点期间国地税征管范围的划分 | 第15-16页 |
2.2 “营改增”试点对地税部门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16-20页 |
2.2.1 “营改增”试点对地税部门税源管理的影响 | 第16-18页 |
2.2.2 “营改增”试点对地税部门税收征管模式的影响 | 第18页 |
2.2.3 “营改增”试点对地税部门征管方式的影响 | 第18页 |
2.2.4 “营改增”试点对地税部门征管队伍建设的影响 | 第18-20页 |
3 “营改增”后地税部门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0-27页 |
3.1 “营改增”后地税税源萎缩要求加大征管力度保障组织收入 | 第20-23页 |
3.1.1 “营改增”后地税主体税种缺失 | 第20-22页 |
3.1.2 企业所得税面临流失的“窘境” | 第22页 |
3.1.3 个人所得税、城建税等附征税费收入减少不容忽视 | 第22-23页 |
3.1.4 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零散税种管理不到位 | 第23页 |
3.2 “营改增”后地税税收征管模式不能满足征管需求 | 第23-24页 |
3.2.1 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后 | 第23-24页 |
3.2.2 综合治税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 第24页 |
3.2.3 “营改增”后征管体制亟待变革 | 第24页 |
3.3 “营改增”后地税税收征管手段弱化 | 第24-25页 |
3.3.1 失去“以票管税”的控管手段 | 第24-25页 |
3.3.2 税收预测难度增大和欠税清缴难度增加 | 第25页 |
3.3.3 缺乏事中事后管理抓手 | 第25页 |
3.4 “营改增”后地税部门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25-27页 |
3.4.1 基层领导作用弱化 | 第25-26页 |
3.4.2 机关科室人才资源优势没有发挥 | 第26-27页 |
4 “营改增”后加强地税部门税收征管的对策建议 | 第27-42页 |
4.1 适应税收征管重心转移需要,实现地税税源管理专业化 | 第27-28页 |
4.1.1 转移征管重心,强化地方税种管理 | 第27-28页 |
4.1.2 强化基础申报管理,优化纳税申报服务 | 第28页 |
4.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税收征管模式现代化 | 第28-31页 |
4.2.1 优化纳税服务 | 第28-29页 |
4.2.2 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 第29-30页 |
4.2.3 强化风险管理理念 | 第30-31页 |
4.2.4 加快信息化建设 | 第31页 |
4.3 突破税收征管的瓶颈,逐步实现税收征管方式协同化 | 第31-33页 |
4.3.1 深化国地税合作 | 第31-32页 |
4.3.2 构建综合治税大格局 | 第32-33页 |
4.4 创新内部管理方式,提升税收管理效能 | 第33-38页 |
4.4.1 发挥税收分析预测税务部门掌握税源的抓手作用 | 第33页 |
4.4.2 以“清单”为抓手转变税收管理方式 | 第33-37页 |
4.4.3 强化内部监督管理 | 第37-38页 |
4.5 优化地税部门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化 | 第38-39页 |
4.5.1 以人为本管理 | 第38页 |
4.5.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第38-39页 |
4.5.3 强化考评考核 | 第39页 |
4.6 提升D市地税局税收征管的建议 | 第39-42页 |
4.6.1 强化分类分级管理 | 第39-40页 |
4.6.2 进一步深化国地税合作 | 第40页 |
4.6.3 推动综合治税横向纵向发展 | 第40-41页 |
4.6.4 发挥团队化管税优势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