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连续刚构桥发展史及常见震害 | 第9-14页 |
1.1.1 连续刚构桥发展史 | 第9-10页 |
1.1.2 地震及震害 | 第10-14页 |
1.2 桥梁抗震分析方法简介 | 第14-18页 |
1.2.1 静力法 | 第14页 |
1.2.2 反应谱法 | 第14-16页 |
1.2.3 时程分析法 | 第16-17页 |
1.2.4 随机振动分析法 | 第17-18页 |
1.3 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3.1 抗震性能评价 | 第18-19页 |
1.3.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0页 |
1.3.3 相关试验研究 | 第20-21页 |
1.3.4 动力特性分析 | 第21页 |
1.3.5 抗震设计 | 第2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动力特性分析 | 第23-41页 |
2.1 桥梁动力特性分析理论 | 第23-25页 |
2.1.1 动力反应方程的建立 | 第23页 |
2.1.2 自振特性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2.2 工程背景 | 第25-27页 |
2.3 有限元建模理论与方法 | 第27-33页 |
2.3.1 建模思路 | 第28页 |
2.3.2 建模过程及标准模型特征值分析 | 第28-33页 |
2.4 连续刚构桥整体动力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40页 |
2.4.1 改变边墩支座纵向刚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2.4.2 桥墩空心与实心的影响 | 第35页 |
2.4.3 桥墩高度变化的影响 | 第35-37页 |
2.4.4 桩径改变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5 桩间距变化的影响 | 第38-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地震响应分析方法比选 | 第41-56页 |
3.1 基于反应谱法的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41-47页 |
3.1.1 加速度反应谱的输入 | 第41-43页 |
3.1.2 反应谱法地震作用分析结果 | 第43-47页 |
3.2 基于时程分析法的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47-54页 |
3.2.1 时程分析基本步骤 | 第47-48页 |
3.2.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48-49页 |
3.2.3 数值积分方法的选择 | 第49-50页 |
3.2.4 时程分析结果 | 第50-54页 |
3.3 两种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的对比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68页 |
4.1 桥墩高度改变对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4.2 支座纵向约束刚度对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58-61页 |
4.3 桩径变化对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61-64页 |
4.4 桩间距变化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64-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页 |
建议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