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房地产税制的研究--以沪渝为例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8-20页 |
1.4.1 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2 不足 | 第19-20页 |
2 房地产税基本理论概述 | 第20-24页 |
2.1 房地产与房地产税的界定 | 第20页 |
2.2 房地产税的主要功能分析 | 第20-24页 |
2.2.1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 第21页 |
2.2.2 调节居民收入分配 | 第21-22页 |
2.2.3 完善税制结构 | 第22-23页 |
2.2.4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 第23-24页 |
3 我国房地产税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4-30页 |
3.1 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概况 | 第24-25页 |
3.2 我国房地产税制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3.2.1 税制结构不合理 | 第25-26页 |
3.2.2 税种设置不规范 | 第26-27页 |
3.2.3 功能定位不明确 | 第27-28页 |
3.2.4 税制要素设计不科学 | 第28-29页 |
3.2.5 征收管理水平低 | 第29-30页 |
4 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试点成效分析—以沪渝为例 | 第30-40页 |
4.1 沪渝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比较 | 第30-31页 |
4.2 沪渝房产税改革试点成效分析 | 第31-38页 |
4.2.1 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 | 第31-33页 |
4.2.2 稳定住宅价格 | 第33-37页 |
4.2.3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 第37-38页 |
4.2.4 调节收入分配 | 第38页 |
4.3 对沪渝房产税改革试点的评价 | 第38-40页 |
5 房地产税制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40-48页 |
5.1 典型国家的房地产税 | 第40-45页 |
5.1.1 英国:土地和建筑物统一征税 | 第40-43页 |
5.1.2 俄罗斯:土地和建筑物分别征税 | 第43-45页 |
5.1.3 澳大利亚:单一的土地税 | 第45页 |
5.2 房地产税制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45-48页 |
5.2.1 将房地产税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 | 第46页 |
5.2.2 重视房地产保有环节征税 | 第46页 |
5.2.3 计税依据以市场评估价值为主 | 第46-47页 |
5.2.4 健全的法律和配套措施 | 第47-48页 |
6 完善我国房地产税制的政策建议 | 第48-58页 |
6.1 完善我国房地产税制的总体构想 | 第48-50页 |
6.1.1 优化税制结构 | 第48-49页 |
6.1.2 改革和优化部分税种 | 第49页 |
6.1.3 完善税收征管 | 第49-50页 |
6.2 房产税的税制要素设计 | 第50-55页 |
6.2.1 纳税人 | 第50-51页 |
6.2.2 征税对象 | 第51页 |
6.2.3 计税依据 | 第51页 |
6.2.4 税率 | 第51-55页 |
6.2.5 税收优惠 | 第55页 |
6.3 我国开征房产税的配套措施 | 第55-58页 |
6.3.1 完善财产登记制度 | 第56页 |
6.3.2 建立科学的房地产价值评估体系 | 第56-57页 |
6.3.3 规范税收收入的用途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