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

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研究--以江苏雾霾治理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2-22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9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三、研究述评第19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9-21页
        一、研究思路第19-20页
        二、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21-22页
        一、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1页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第21-22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阐述第22-28页
    第一节 概念界定第22-23页
        一、环境第22页
        二、环境治理第22-23页
    第二节 网络化治理理论的阐述第23-24页
        一、网络化治理理论的提出第23页
        二、网络化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第三节 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相关介绍第24-28页
        一、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的内涵第24-25页
        二、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的特点第25-26页
        三、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的主体构成第26-28页
第二章 我国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第28-34页
    第一节 我国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发展历程第28-30页
        一、起步阶段的概况第28-29页
        二、形成阶段的概况第29-30页
        三、发展变革阶段的概况第30页
    第二节 我国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发展现状第30-34页
        一、我国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已取得的成绩第31页
        二、我国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第三章 国外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的经验启示第34-40页
    第一节 英国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的经验启示第34-36页
        一、法律法规的完善保障了多元主体协作治理第35页
        二、在网络化治理中加强多元主体的自主性与互动性第35-36页
    第二节 美国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的经验启示第36-37页
        一、环境治理中建立网络协调机构第37页
        二、实现政府、企业、环保组织和公民的网络化资源整合第37页
    第三节 日本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的经验启示第37-40页
        一、政府立法给予多元主体协作的制度保障第38-39页
        二、环境治理中构建多元主体沟通协调机制第39-40页
第四章 个案分析:江苏省雾霾治理中多元主体协作研究第40-58页
    第一节 江苏省雾霾治理现状及多元主体协作发展现状第40-50页
        一、江苏省概况第40页
        二、江苏省雾霾污染程度及形成因素第40-46页
        三、江苏省雾霾治理措施及取得成效第46-49页
        四、江苏省雾霾治理中多元主体协作发展现状第49-50页
    第二节 江苏省雾霾治理中多元主体协作存在的问题第50-55页
        一、公众治理主体意识淡薄第51-52页
        二、社会环保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协作化权利受限第52-53页
        三、企业参与协作治理的积极性较低第53-54页
        四、政府对于环境治理的网络化协作主导性不强第54-55页
        五、政府网络化治理能力不足第55页
    第三节 江苏省雾霾治理中多元主体协作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5-58页
        一、参与主体的协作意识淡薄,治理观念偏差第55-56页
        二、保障雾霾有效治理的多元主体协作法律法规不健全第56页
        三、网络化协作治理主体结构不完整第56-57页
        四、网络化治理协商机制不完善第57-58页
第五章 实现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的有效路径探析第58-68页
    第一节 深化多元主体协作的治理理念第58-59页
    第二节 优化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的结构第59-61页
        一、理顺政府同其他治理主体间协作关系第59页
        二、理顺环保非政府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间协作关系第59-60页
        三、理顺企业与其他环境治理主体间协作关系第60-61页
        四、理顺公众同其他环境主体间关系第61页
    第三节 完善网络化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的保障机制第61-68页
        一、民主参与机制第61-63页
        二、信息共享机制第63-64页
        三、利益补偿机制第64-65页
        四、制度供给机制第65-66页
        五、监督制约机制第66-68页
结语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录第74-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钴铁镍三元水滑石催化PMS降解刚果红和罗丹明B的研究
下一篇:鼠李糖酯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和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