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钴铁镍三元水滑石催化PMS降解刚果红和罗丹明B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6页
    1.1 染料废水污染及其处理技术第11-20页
        1.1.1 染料废水污染现状第11页
        1.1.2 染料种类第11-12页
        1.1.3 染料废水特点第12-13页
        1.1.4 刚果红性质第13页
        1.1.5 罗丹明B性质第13-14页
        1.1.6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第14-20页
    1.2 水滑石研究概述第20-24页
        1.2.1 水滑石简介第20-21页
        1.2.2 水滑石合成方法第21-22页
        1.2.3 水滑石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第22-24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4-26页
        1.3.1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2 课题的创新点第25-26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6-31页
    2.1 实验试剂及主要器材第26-27页
        2.1.1 实验试剂第26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6-27页
    2.2 催化实验设计第27页
    2.3 循环实验设计第27-28页
    2.4 CR和RhB的测定方法第28页
    2.5 材料的表征方法第28-31页
        2.5.1 扫描电镜分析第29页
        2.5.2 X射线衍射第29页
        2.5.3 红外光谱第29页
        2.5.4 磁性测试第29-30页
        2.5.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0页
        2.5.6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第30-31页
第3章 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第31-35页
    3.1 CoFeNi-LDH的制备第31-32页
    3.2 CoFeNi-LDH的表征结果与讨论第32-34页
        3.2.1 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第32页
        3.2.2 磁学性能分析第32-33页
        3.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33-34页
    3.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CoFeNi-LDH/PMS体系降解刚果红的研究第35-42页
    4.1 CoFeNi-LDH/PMS体系降解刚果红的影响因素第35-39页
        4.1.1 刚果红的初始p H值第35-36页
        4.1.2 CoFeNi-LDH的投量第36-37页
        4.1.3 PMS的投量第37-38页
        4.1.4 腐殖酸的影响第38-39页
    4.2 PMS/CoFeNi-LDH体系的循环性能第39-41页
    4.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5章 CoFeNi-LDH/PMS体系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第42-47页
    5.1 CoFeNi-LDH/PMS体系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因素第42-45页
        5.1.1 罗丹明B的初始p H值第42-43页
        5.1.2 CoFeNi-LDH的投量第43-44页
        5.1.3 PMS的投量第44页
        5.1.4 腐殖酸的影响第44-45页
    5.2 PMS/CoFeNi-LDH体系的循环性能第45-46页
    5.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6章 CoFeNi-LDH/PMS体系降解两种染料机理探究第47-58页
    6.1 CoFeNi-LDH/PMS体系降解CR的机理第48-52页
        6.1.1 自由基淬灭实验第48-49页
        6.1.2 CR降解产物与降解途径探究第49-52页
    6.2 CoFeNi-LDH/PMS体系降解Rh B的机理第52-57页
        6.2.1 自由基淬灭实验第52-53页
        6.2.2 Rh B降解产物与降解途径探究第53-57页
    6.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与建议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68页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研究项目)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麦芽根制备的生物炭修复汞污染土壤研究
下一篇: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作研究--以江苏雾霾治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