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教师学习共同体视阈的课例研究--以Q小学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7页
    (一) 选题缘由第9-11页
        1. 研究背景第9-10页
        2. 研究价值第10-11页
    (二) 研究设计第11-15页
        1. 研究目的第12页
        2. 研究思路第12页
        3. 研究问题第12页
        4. 研究对象第12-13页
        5. 研究方法第13-15页
    (三) 核心概念界定第15-17页
        1. 教师学习共同体第15页
        2. 课例研究第15页
        3. 教师学习共同体视阈的课例研究第15-17页
一、文献综述第17-24页
    (一)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演变与关键特征第17-19页
        1. 概念演变第17-18页
        2.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关键特征第18-19页
    (二) 我国课例研究的实践现状第19-22页
        1. 概念研究第20页
        2. 课例研究实践的发展与问题第20-22页
    (三) 课例研究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关联第22-24页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视阈课例研究的内在机理第24-33页
    (一) 共同愿景是课例研究的动力源泉第24-26页
        1. 激发教师主动的奉献与承诺第24-25页
        2. 聚焦教学中的具体课例第25页
        3. 达成教师个人愿景向共同愿景的过渡第25-26页
    (二) 共享支持是课例研究的保障基础第26-28页
        1. 物质条件的供给第26-27页
        2. 精神家园的营造第27-28页
    (三) 共同实践是课例研究的发展契机第28-30页
        1. 真诚的合作第28-29页
        2. 规范的程序规则第29-30页
        3. 有序灵活的活动分工第30页
    (四) 共同发展是课例研究的价值指向第30-33页
        1. 追求教师个体的自我超越第30-31页
        2. 建构集体共享的知识库第31-33页
三、教师学习共同体视阈课例研究的实践偏差第33-46页
    (一) 任务驱动下的强迫愿景第33-36页
        1. 额外的负担第33-34页
        2. 焦点不明的研讨会第34-35页
        3. “一起”备自己的课第35-36页
    (二) 困难阻碍中的无奈应对第36-39页
        1. “坏了的多媒体”第36-37页
        2. 办公室的闲聊第37-39页
    (三) 合而不为的形式化教研第39-42页
        1. 合作的貌合神离第41页
        2. 运作的规则缺乏第41-42页
        3. 分工的随意无序第42页
    (四) 偏重个人中心的价值定位第42-46页
        1. 个人“教”的偏重第43-44页
        2. 共同提高的淡视第44-46页
四、教师学习共同体视阈课例研究的践行路径第46-60页
    (一) 培育源自教学与问题驱动的共同愿景第46-50页
        1. 注重教师的共同关切第46-48页
        2. 聚焦现实的主动选择第48-49页
        3. 聆听与分享个人愿景第49-50页
    (二) 构建物质与精神共享的支持系统第50-53页
        1. 提供物资保障与赋予合理的自主权第51-52页
        2. 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第52-53页
    (三) 创生真诚合作与教研合一的实践文化第53-57页
        1. 促成团队学习基础上的真诚合作第53-54页
        2. 构筑交往活动中的合理规则第54-56页
        3. 建立多通道参与下的灵活分工第56-57页
    (四) 追求自我超越与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第57-60页
        1. 从学生身上看到教师个体的成长第57-58页
        2. 以成果共建见证教师集体的发展第58-60页
结束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A 教师学习共同体视阂的课例研究访谈提纲第65-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籍来华小学生汉字笔顺教学刍论--以西安汉诺威国际学校为例
下一篇: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孝文化要素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