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结构、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一、本文结构 | 第13页 |
二、本文创新 | 第13-14页 |
三、本文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波动率指数相关理论及发展应用 | 第15-24页 |
第一节 波动率指数简介 | 第15-16页 |
第二节CBOE的VIX指数编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波动率指数的功能 | 第18-19页 |
第四节 境外市场VIX指数的发展 | 第19-21页 |
一、美国市场 | 第20页 |
二、欧洲市场 | 第20-21页 |
三、亚洲市场 | 第21页 |
第五节 境外市场VIX指数的应用 | 第21-24页 |
一、对股票市场的风险提示 | 第21页 |
二、是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 第21-22页 |
三、对开发其他波动率指数的指导性作用 | 第22页 |
四、开发基于VIX指数的衍生品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波动率指数编制 | 第24-34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一、历史波动率 | 第24-25页 |
二、隐含波动率 | 第25页 |
三、VIX波动率指数 | 第25页 |
第二节 上证 50ETF期权的波动率指数编制方法 | 第25-31页 |
第三节IVIX指数简介 | 第31-34页 |
第四章 波动率指数分析 | 第34-50页 |
第一节 波动率指数研究分析 | 第34-44页 |
一、SVIX对后面N天有关指数及指数收益率(d )的回归分析 | 第34-38页 |
二、SVIX变化非对称性探讨 | 第38-39页 |
三、SVIX均值回复性探讨 | 第39-41页 |
四、SVIX尖峰平谷效应探讨 | 第41-42页 |
五、SVIX能否捕捉市场异常变化的探讨 | 第42-43页 |
六、期权市场的情绪指标分析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波动率指数主要分析结论 | 第44-50页 |
一、SVIX与其相关指数负相关性不强 | 第45-48页 |
二、SVIX平谷效应不强 | 第48-49页 |
三、SVIX捕捉市场异常变化的敏感性降低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波动率指数在我国的应用 | 第50-56页 |
第一节 利用波动率指数进行市场风险预测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利用波动率指数为宏观决策作参考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利用波动率指数进行投资决策 | 第52-53页 |
第四节 利用波动率指数进行资产定价 | 第53-54页 |
第五节 利用波动率指数发展其衍生品 | 第54-56页 |
一、波动率指数期权 | 第54-55页 |
二、波动率指数期货 | 第55页 |
三、波动率指数ETF | 第55-56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6-61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56-58页 |
一、国内市场目前无法完全运用波动率指数预测市场走势 | 第56页 |
二、国内波动率指数有其存在的意义 | 第56-58页 |
三、期权波动率指数在我国存在应用制约因素 | 第58页 |
四、运用波动率指数研究市场走势仍是概率事件 | 第58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8-61页 |
一、完善期权市场,引导投资者参与期权市场 | 第59页 |
二、培育壮大机构投资者,逐步去散户化 | 第59-60页 |
三、适时推出波动率指数衍生品,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 第60页 |
四、加强投资者教育,发挥投资者监管作用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A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