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供销管理论文

基于制造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2-15页
        1.1.1 制造业于我国的战略地位第12页
        1.1.2 管理体制和竞争模式的转变第12-14页
        1.1.3 供应链绩效的评价与企业成败第14-15页
    1.2 供应链绩效评价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5-18页
        1.2.1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动态第15-16页
        1.2.2 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动态第16页
        1.2.3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研究动态第16页
        1.2.4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范畴动态第16-18页
    1.3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第18-19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页
    1.5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制造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第20-28页
    2.1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概念及其地位第20页
    2.2 供应链绩效评价与单个企业绩效评价的区别第20-21页
    2.3 供应链绩效评价主要涉及的范围和评价内容第21-22页
    2.4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第22-24页
        2.4.1 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第22-23页
        2.4.2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23页
        2.4.3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第23-24页
    2.5 本文构建制造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三大理论第24-26页
        2.5.1 供应链生命周期理论第24页
        2.5.2 绿色供应链理论第24-25页
        2.5.3 闭环供应链理论第25-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制造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62页
    3.1 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想及缺陷第28-30页
    3.2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原则第30-32页
        3.2.1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第30-32页
        3.2.2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第32页
    3.3 制造业供应链的关键影响因素第32-34页
    3.4 目前国际最具权威的BSC及SCOR模型介绍第34-47页
        3.4.1 供应链平衡记分卡模型(BSC)第34-37页
        3.4.2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第37-47页
    3.5 BSC-SCOR评价模型第47-51页
        3.5.1 构建BSC-SCOR模型第47-49页
        3.5.2 BSC-SCOR模型合理性验证以及其抽象数学模型表达第49-51页
    3.6 基于BSC-SCOR模型的制造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51-60页
    3.7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制造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量化分析第62-74页
    4.1 顾客满意度指标量化分析第62-66页
    4.2 内部流程指标量化分析第66-69页
    4.3 财务领域指标量化分析第69-71页
    4.4 环境管理类指标量化分析第71-72页
    4.5 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指标量化分析第72-73页
    4.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基于制造业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第74-110页
    5.1 关于Z公司第74-76页
        5.1.1 Z公司介绍第74-75页
        5.1.2 Z公司在所研究供应链中的位置第75-76页
    5.2 用改进层次分析法(AHP)对此供应链绩效进行纵向评价第76-100页
        5.2.1 改进层次分析法应用步骤及权数确定方法第76-83页
        5.2.2 用改进AHP对制造业供应链进行纵向评价第83-100页
    5.3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所研究供应链进行直观评价第100-105页
        5.3.1 模糊评价法及其应用步骤第100-103页
        5.3.2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所研究供应链进行直观评价第103-105页
    5.4 基于制造业供应链绩效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架构设想第105-109页
        5.4.1 基于Web环境的评价决策系统(DDS)的框架结构第105-108页
        5.4.2 在Web环境下基于制造业供应链评价体系WBDDS的系统设计第108-109页
    5.5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0-112页
    6.1 结论及存在的不足第110-111页
        6.1.1 结论第110页
        6.1.2 存在的不足第110-111页
    6.2 展望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附录A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财务分析与评价--以同花顺为例
下一篇:企业网络社群商业价值评估及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