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模糊性空间研究--以校园景观实验性设计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5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7-9页
        一 研究的背景第7-8页
        二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9-11页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9-10页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第三节 模糊性空间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2-14页
        一 研究的内容第12-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研究框架图第14-15页
第一章 模糊性空间概念阐释第15-28页
    第一节 模糊性空间的定义第15-17页
        一 “模糊”与“模糊性”第15-16页
        二 模糊性空间第16-17页
    第二节 模糊性空间的类型第17-21页
        一 依附性空间第18页
        二 边缘性空间第18-19页
        三 流动性空间第19-20页
        四 公共性空间第20-21页
        五 渗透性空间第21页
    第三节 视觉化的模糊性空间形态第21-27页
        一 边界的开放第21-25页
        二 边界的解构第25-26页
        三 边界的溶解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二章 空间功能与界面模糊性第28-33页
    第一节 空间功能的模糊性第28-29页
        一 “寓多于一”的空间功能第28页
        二 含蓄的空间感知第28-29页
    第二节 流动性在空间中的表达第29-30页
        一 空间中流动性的体现第29-30页
        二 流动性空间中的“真实与幻想”第30页
    第三节 空间界面的模糊性第30-32页
        一 对界面的认识第31页
        二 实体界面的模糊性第31页
        三 心理界面的模糊性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材料的透明性与空间模糊性第33-41页
    第一节 对透明性的解读第33-35页
        一 透明性理论文本背景第33-34页
        二 概念的解释和区分第34-35页
    第二节 材料的透明性第35-37页
        一界面的透明性第36-37页
        二结构的透明性第37页
    第三节 透明性的两种方式:物理透明性与现象透明性第37-40页
        一 物理透明性第38-39页
        二 现象透明性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模糊性空间案例解读第41-59页
    第一节 托弗尔·德莱尼:模糊性空间第41-47页
        一 重塑深层记忆的花园——古普塔花园(Gupta Garden)第42-44页
        二 斯坦珀花园(Stamper Garden)第44-46页
        三 太平花园(Pacific Garden)第46-47页
    第二节 伊东丰雄:消隐空间第47-54页
        一 仙台媒体中心设计方案第48-52页
        二 伊东丰雄主要作品设计:“super flat”(超平)现象第52-54页
    第三节 安藤忠雄:“透明性”手法介入模糊性空间第54-58页
        一 光之教堂第54-56页
        二 水之教堂第56-57页
        三 风之教堂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基于模糊性空间研究的校园景观实验性设计第59-91页
    第一节 实验目标与准备第59-60页
        一 实验的目标第59-60页
        二 实验流程第60页
    第二节 实验准备第60-64页
    第三节 校园景观实验性设计概念推导第64-67页
        一 设计概念的推导第64-66页
        二 设计主题的拟定第66-67页
    第四节 实验的主题与形态生成第67-77页
        一 系列一:校园驿站——“轻舞”景观空间装置第67-71页
        二 系列二:校园驿站——“渗透的网格”景观空间装置第71-74页
        三 系列三:校园驿站——“三角榕”景观空间装置第74-77页
    第五节 设计深化与效果呈现第77-90页
        一 设计方案比选第77页
        二 模型制作与材料准备第77-79页
        三 实验性成果呈现第7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结论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作者简介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色小镇的内涵延伸及空间建构策略探析
下一篇:规模优化对缓解海绵城市雨水径流初期冲刷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