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政府行为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8-22页 |
2.1.1“一带一路”的概念 | 第18-21页 |
2.1.2 政府行为的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政府协同论 | 第22页 |
2.2.2 现代政府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城市经营理论 | 第23页 |
2.2.4 次区域合作理论 | 第23-25页 |
3 政府建设龙江丝路带的现状分析 | 第25-34页 |
3.1 政府建设龙江丝路带取得的成就 | 第25-29页 |
3.1.1 布局规划 | 第25-28页 |
3.1.2 政策法规 | 第28页 |
3.1.3 组织领导 | 第28-29页 |
3.2 政府发展龙江丝路带的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3.2.1 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不足 | 第30页 |
3.2.2 政府间同质化竞争 | 第30页 |
3.2.3 政府激励政策不健全 | 第30-31页 |
3.2.4 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平台 | 第31页 |
3.3 政府行为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3.3.1 内部原因 | 第31-32页 |
3.3.2 外部原因 | 第32-34页 |
4 国内外政府行为的经验与启示 | 第34-39页 |
4.1 国外跨国合作领域中政府行为的经验 | 第34-35页 |
4.1.1 欧盟的发展经验 | 第34页 |
4.1.2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 | 第34-35页 |
4.1.3 东盟的发展经验 | 第35页 |
4.2 国内发展经济合作模式的政府行为的经验 | 第35-37页 |
4.2.1 云南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 第35-36页 |
4.2.2 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 | 第36-37页 |
4.3 国内外的经验总结 | 第37-39页 |
5 优化龙江丝路带中政府行为的对策 | 第39-44页 |
5.1 提高政府行为的有效性 | 第39-40页 |
5.1.1 全面推进改革步伐 | 第39页 |
5.1.2 推动“智慧型”龙江丝路带的建设 | 第39-40页 |
5.2 协调政府间的合作和竞争行为 | 第40-41页 |
5.2.1 完善政府的宏观管理 | 第40页 |
5.2.2 建立政府间合作协商制度 | 第40-41页 |
5.3 创新政府管理行为 | 第41-42页 |
5.3.1 激励政策的改革 | 第41页 |
5.3.2 建立城市品牌战略 | 第41页 |
5.3.3 建设法制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 第41-42页 |
5.4 建立有效的对外合作机制和平台 | 第42-44页 |
5.4.1 逐领域、逐层次推进次区域合作机制 | 第42-43页 |
5.4.2 推进重点展会平台的发展 | 第43-44页 |
6 结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