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改编的手风琴曲解析--以三首手风琴作品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1页 |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三首原型曲目创作过程及特点分析 | 第11-18页 |
| 一、《夕阳箫鼓》的创作分析 | 第11-13页 |
| (一) 琵琶原曲的创作、传承与手风琴改编 | 第11-12页 |
| (二) 琵琶原曲与手风琴改编曲的创作特点 | 第12-13页 |
| 二、《十面埋伏》的创作分析 | 第13-15页 |
| (一) 琵琶原曲的创作、传承与手风琴改编 | 第13-15页 |
| (二) 琵琶原曲与手风琴改编曲的创作特点 | 第15页 |
| 三、《百鸟朝凤》的创作分析 | 第15-18页 |
| (一) 唢呐原曲的创作、传承与手风琴改编 | 第15-16页 |
| (二) 唢呐原曲与手风琴改编曲的创作特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三首手风琴改编曲的作品分析 | 第18-25页 |
| 一、标意性的标题带有明确的开示性 | 第18-19页 |
| 一、旋律进行由线性形态走向立体的和声化 | 第19-21页 |
| 三、和声彰显浓郁的民族化风格 | 第21-22页 |
| 四、织体结构凸显织体类型的丰富性 | 第22-24页 |
| 五、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三首手风琴改编曲的演奏分析 | 第25-33页 |
| 一、节拍节奏方面的相对自由性与表意性 | 第25-26页 |
| 二、手风琴技巧运用方面的表情效果 | 第26-28页 |
| 三、浓郁的民族化音色特征 | 第28-31页 |
| 四、气韵生动 | 第31-32页 |
| 五、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结论 | 第33-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