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概述 | 第10-12页 |
1.1.1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及其脱氮性能 | 第11-12页 |
1.1.2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应用 | 第12页 |
1.2 细菌生物膜概述 | 第12-16页 |
1.2.1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 第13-14页 |
1.2.2 与成膜机制有关的细胞特性 | 第14-15页 |
1.2.3 影响细菌成膜的环境因素 | 第15-16页 |
1.3 生物强化生物膜-SBR工艺 | 第16-17页 |
1.3.1 生物膜-SBR工艺 | 第16页 |
1.3.2 生物强化 | 第16-17页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7-20页 |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4.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2 Pseudomonas stutzeri XL-2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性能研究 | 第20-30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实验菌种 | 第20页 |
2.1.2 培养基 | 第20-21页 |
2.2 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27页 |
2.3.1 菌株XL-2 异养硝化性能 | 第22-23页 |
2.3.2 菌株XL-2 好氧反硝化性能 | 第23-26页 |
2.3.3 菌株XL-2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性能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30页 |
3 Pseudomonas stutzeri XL-2 成膜能力及成膜特性 | 第30-42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3.1.1 实验菌种 | 第30页 |
3.1.2 培养基及缓冲液 | 第30-31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1-33页 |
3.2.1 菌悬液制备 | 第31页 |
3.2.2 细菌成膜能力测定 | 第31页 |
3.2.3 运动性能的测定 | 第31页 |
3.2.4 自聚集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3.2.5 细菌表面疏水性试验 | 第32页 |
3.2.6 EPS各组分的提取及测定 | 第32页 |
3.2.7 Zeta电位测定及絮凝实验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3.3.1 菌株XL-2 成膜能力 | 第33-34页 |
3.3.2 菌株XL-2 的运动特性 | 第34-35页 |
3.3.3 菌株XL-2 自聚集特性 | 第35-36页 |
3.3.4 菌株XL-2 疏水性 | 第36-37页 |
3.3.5 菌株XL-2 胞外聚合物(EPS) | 第37-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不同环境因素对Pseudomonas stutzeri XL-2 成膜性能的影响 | 第42-56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4.1.1 实验菌种 | 第42页 |
4.1.2 培养基及缓冲液 | 第42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2-44页 |
4.2.1 温度和pH对生物膜形成影响 | 第42页 |
4.2.2 不同碳源对生物膜形成影响 | 第42页 |
4.2.3 Ca~(2+)、Mg~(2+)对生物膜形成影响 | 第42-43页 |
4.2.4 1min自自聚集率的测定 | 第43页 |
4.2.5 扫描电镜(SEM) | 第43页 |
4.2.6 傅里叶红外光谱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5页 |
4.3.1 温度和pH对菌株XL-2 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第44页 |
4.3.2 不同碳源对菌株XL-2 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3 Ca~(2+)、Mg~(2+)对菌株XL-2 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第45-48页 |
4.3.4 Ca~(2+)、Mg~(2+)对菌株XL-2 成膜特性的影响 | 第48-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Pseudomonas stutzeri XL-2 在生物膜-SBR反应器中的应用 | 第56-74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56-58页 |
5.1.1 试验装置 | 第56-57页 |
5.1.2 试验填料 | 第57页 |
5.1.3 试验功能菌 | 第57-58页 |
5.1.4 试验进水及接种污泥 | 第58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58-60页 |
5.2.1 填料挂膜方法及填充量确定 | 第58-59页 |
5.2.2 填料挂膜量及膜厚的测定 | 第59-60页 |
5.2.3 反应工况 | 第60页 |
5.2.4 水质分析方法 | 第60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0-73页 |
5.3.1 填料挂膜情况 | 第60-63页 |
5.3.2 挂膜阶段反应器运行情况 | 第63-67页 |
5.3.3 挂膜阶段反应器周期运行情况 | 第67-69页 |
5.3.4 不同NH_4~+-N负荷下反应器的运行情况 | 第69-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75页 |
6.2 建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附录 | 第88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8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发明专利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