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乳腺肿瘤论文

乳腺癌和肾癌发生过程中表观遗传组学分析

论文创新点第5-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9页
    1.1 表观遗传学概述第13页
    1.2 染色质的结构第13-15页
    1.3 癌症的发生第15-16页
    1.4 癌症的表观遗传学第16页
    1.5 DNA甲基化修饰与癌症发生第16-19页
    1.6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癌症发生第19-21页
    1.7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与癌症发生第21-24页
    1.8 非编码RNA与癌症发生第24-25页
    1.9 高通量测序技术第25-27页
    1.10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7-28页
    1.11 本研究的思路第28-29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9-42页
    2.1 实验材料第29-31页
        2.1.1 无机试剂第29页
        2.1.2 有机试剂第29页
        2.1.3 实验耗材第29页
        2.1.4 仪器设备第29-30页
        2.1.5 试剂盒第30页
        2.1.6 溶液和培养基第30-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39页
        2.2.1 总RNA的提取第31-32页
        2.2.2 逆转录合成cDNA第32页
        2.2.3 mRNA的纯化和双链cDNA合成第32-34页
        2.2.4 RNA-Seq文库构建第34-36页
        2.2.5 酶切法ChIP实验操作步骤第36-37页
        2.2.6 超声法ChIP实验操作步骤第37页
        2.2.7 ChIP-Seq文库构建第37-39页
    2.3 数据分析流程第39-42页
        2.3.1 硬件和操作系统第39-40页
        2.3.2 RNA-Seq数据分析第40页
        2.3.3 ChIP-Seq数据分析第40-42页
第三章 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表观遗传修饰的动态变化第42-70页
    3.1. 研究背景第42-48页
        3.1.1 乳腺癌概述第42-44页
        3.1.2 DNA甲基化与乳腺癌第44页
        3.1.3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乳腺癌第44-46页
        3.1.4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与乳腺癌第46-47页
        3.1.5 乳腺癌转化的细胞模型第47-48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48-50页
        3.2.1 实验材料第48-49页
        3.2.2 实验方法第49-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69页
        3.3.1 乳腺癌转化模型的构建第50-51页
        3.3.2 RNA-Seq差异基因分析第51-52页
        3.3.3 RNA-Seq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第52-53页
        3.3.4 差异表达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第53-54页
        3.3.5 细胞模型与TCGA数据库乳腺癌样本比较第54-57页
        3.3.6 乳腺癌转化过程中表观修饰筛选第57-58页
        3.3.7 H3K9me2全基因水平的分布第58-59页
        3.3.8 全基因水平H3K9me2降低第59-60页
        3.3.9 H3K9me2 LOCKs区域的变化第60-62页
        3.3.10 H3K9me3全基因组分布第62-63页
        3.3.11 H3K9me3呈现降低的趋势第63-65页
        3.3.12 去甲基化酶KDM3A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第65页
        3.3.13 KDM3A调控了癌症相关基因上H3K9me2的修饰第65-67页
        3.3.14 KDM3A调控了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第67-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肾癌发生过程中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第70-85页
    4.1. 研究背景第70-72页
        4.1.1 mRNA的可变剪接第70-71页
        4.1.2 H3K36me3与mRNA的可变剪接第71页
        4.1.3 SETD2与肾癌发生第71-72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2-73页
        4.2.1 实验材料第72-73页
        4.2.2 实验方法第7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3-84页
        4.3.1 SPOP可以调控SETD2的稳定性第74页
        4.3.2 H3K36me3 ChIP-Seq结果质控和比对第74页
        4.3.3 ChIP-Seq两次测序相关性分析第74-76页
        4.3.4 H3K36me3在基因组上的分布第76-77页
        4.3.5 H3K36me3靶基因分析第77-78页
        4.3.6 SPOP和SETD2敲低之后H3K36me3改变的靶基因第78-79页
        4.3.7 SPOP特异性调控靶基因分析第79-81页
        4.3.8 RNA-Seq测序数据质控和比对第81页
        4.3.9 RNA-Seq差异基因数目第81-82页
        4.3.10 RNA-Seq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第82-83页
        4.3.11 RNA-Seq可变剪接分析第83-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第85-89页
参考文献第89-97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神经生长因子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下一篇:P22phox以及活性氧对肿瘤形成和新的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