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小学班主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红山区五所小学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7页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第9-11页
        (一)选题的缘起第9-10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二、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一)班主任的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第11页
        (二)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班主任工作的侧重点第11-12页
    三、对于相关概念的认识第12-16页
        (一)班主任第12-14页
        (二)班主任相关研究第14-16页
    四、研究方案第16-17页
        (一)研究对象第16页
        (二)研究目标第16页
        (三)研究调查内容第16-17页
        (四)研究方法第17页
    五、样本情况第17页
第一章 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第17-23页
    一、小学班主任基本情况分析第18-19页
        (一)性别第18页
        (二)受教育程度第18页
        (三)担任班主任的年限第18-19页
        (四)班主任所担任的学科第19页
    二、当前小学班主任工作状态分析第19-23页
        (一)小学班主任相关工作现实状况分析第19-20页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压力情况分析第20-22页
            1、工作压力总体情况第20页
            2、压力的来源第20-22页
                (1)班级事务过多过碎第20-21页
                (2)检查评比多第21页
                (3)安全责任重第21页
                (4)家长、社会期望过高第21-22页
                (5)课时量多,工作超负荷第22页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满意度分析第22页
        (四)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分析第22-23页
第二章 对策与建议第23-37页
    第一节 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管理者的建议第23-32页
        一、培育动力机制第23-24页
        二、建立互动机制第24页
        三、实行小班额教学制度第24-25页
        四、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第25页
        五、实行班主任等级制度第25-27页
            (一)班主任分为见习班主任、初级班主任、中级班主任和高级班主任四个等级第25页
            (二)任职资格第25页
            (三)正常晋升的任职条件第25-26页
                1. 见习班主任第25页
                2. 初级班主任第25页
                3. 中级班主任第25-26页
                4. 高级班主任第26页
            (四)破格晋升条件第26页
                1. 初级班主任破格晋升中级班主任条件第26页
                2. 中级班主任破格晋升高级班主任条件第26页
            (五)评审组织和评审程序第26页
                1. 评审组织第26页
                2. 评审程序第26页
            (六)待遇第26-27页
        六、完善专业化分工制度第27-29页
            (一)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分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选择第27-28页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给教师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第28-29页
            (三)合理的班主任工作内容分工是调节均衡全体教师的工作量第29页
            (四)在时间上限制教师的工作,迫使教师钻研专业业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第29页
        七、变更管理方式第29-31页
        八、健全班主任培训体制第31-32页
        九、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第32页
    第二节 对班主任的建议第32-37页
        一、自我减压法第32-34页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第34-35页
            (一)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第34页
            (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第34-35页
        三、协调好科任教师的关系第35页
        四、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第35页
        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第35-37页
            (一)更新教育理念第36页
            (二)提高自身素养第36页
            (三)以学生为师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附录第39-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以察右中旗一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为例
下一篇:中学生性别角色与偶像崇拜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