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相关研究简要评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法发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17-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19-24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4页 |
2.2.1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0页 |
2.2.2 俱乐部理论 | 第20-21页 |
2.2.3 产权理论与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1-22页 |
2.2.4 演化博弈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态演化与利益分配现实困境 | 第24-35页 |
3.1 西方合作社组织形态演化 | 第24-27页 |
3.1.1 西方农民合作社产生的背景分析 | 第24-25页 |
3.1.2 西方农民合作社发展阶段与特征介绍 | 第25-26页 |
3.1.3 西方农民合作社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27页 |
3.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阶段研判 | 第27-31页 |
3.2.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态演化基本过程分析 | 第27-28页 |
3.2.2 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特征分析 | 第28-30页 |
3.2.3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判定分析 | 第30-31页 |
3.3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3.3.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的现实困境分析 | 第31-32页 |
3.3.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现实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多方联合组织模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演化博弈分析 | 第35-51页 |
4.1 多方联合组织模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中的博弈关系分析 | 第35-37页 |
4.2 多方联合组织模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 第37-40页 |
4.2.1 博弈模型假设 | 第37-39页 |
4.2.2 损益变量选取 | 第39-40页 |
4.3 支付函数建立与求解 | 第40-46页 |
4.3.1 支付函数建立 | 第40-41页 |
4.3.2 支付函数求解 | 第41-42页 |
4.3.3 农民专业合作社博弈模型均衡性分析 | 第42-46页 |
4.4 演化博弈的数值仿真与稳定策略分析 | 第46-51页 |
4.4.1 选择某种初始策略比例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2 其他因素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 第47-51页 |
第五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对策 | 第51-64页 |
5.1 合作社政策扶持优化对策 | 第51-53页 |
5.1.1 优化合作社评价体系 | 第51-52页 |
5.1.2 加强对合作社利益分配的立法及监督 | 第52-53页 |
5.2 普通农户行为改进对策 | 第53-55页 |
5.2.1 提高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 第53-54页 |
5.2.2 提升投入合作社生产要素的质量 | 第54-55页 |
5.3 合作社规范利益分配对策 | 第55-56页 |
5.3.1 完善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制度 | 第55页 |
5.3.2 拓宽成员投资合作社的方式 | 第55-56页 |
5.4 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案例分析:来自安徽省金寨县的调查 | 第56-64页 |
5.4.1 案例背景知识介绍 | 第56-58页 |
5.4.2 金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现状 | 第58-62页 |
5.4.3 金寨县合作社利益分配改进对策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项目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