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村镇银行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村镇银行的特点 | 第16-17页 |
2.1.3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第17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2.1 农村市场金融理论 | 第17-18页 |
2.2.2 不完全竞争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宝鸡市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 第19-25页 |
3.1 宝鸡市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 第19-20页 |
3.2 宝鸡市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 | 第20-25页 |
3.2.1 资产与负债业务 | 第20-21页 |
3.2.2 信用风险管理 | 第21-22页 |
3.2.3 准入与股权问题 | 第22-23页 |
3.2.4 宝鸡市金融环境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宝鸡市村镇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 第25-38页 |
4.1 优势分析 | 第25-30页 |
4.1.1 地域地理位置优越 | 第25-26页 |
4.1.2 主发起行实力雄厚 | 第26-27页 |
4.1.3 贴近当地发展需求 | 第27-29页 |
4.1.4 管理模式灵活高效 | 第29-30页 |
4.2 劣势分析 | 第30-35页 |
4.2.1 银行知名度低、影响力小 | 第30-31页 |
4.2.2 人才紧缺,人力资源不足 | 第31-33页 |
4.2.3 技术受限,缺少产品创新 | 第33-34页 |
4.2.4 支付系统、征信系统不健全 | 第34-35页 |
4.3 机遇分析 | 第35-36页 |
4.3.1 银行独立运作能力强 | 第35页 |
4.3.2 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 第35-36页 |
4.3.3 村镇建设资金需求大 | 第36页 |
4.4 挑战分析 | 第36-38页 |
4.4.1 商业银行竞争激烈 | 第36页 |
4.4.2 缺少保险制度保障 | 第36-37页 |
4.4.3 农户面临的金融风险较大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国内外村镇银行可借鉴的模式及启示 | 第38-44页 |
5.1 国内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模式 | 第38-39页 |
5.2 国外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 | 第39-41页 |
5.2.1 美国社区银行模式 | 第39-40页 |
5.2.2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 | 第40-41页 |
5.3 国内外模式对宝鸡市村镇银行的启示 | 第41-44页 |
5.3.1 明确市场定位 | 第41-42页 |
5.3.2 加大政策支持 | 第42页 |
5.3.3 创新个性服务 | 第42-44页 |
第六章 宝鸡市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及方向 | 第44-49页 |
6.1 政府层面 | 第44-46页 |
6.1.1 加大政策支持,提供制度保障 | 第44页 |
6.1.2 完善法律法规,完善信用环境 | 第44-45页 |
6.1.3 加强市场监管,降低金融风险 | 第45-46页 |
6.2 银行层面 | 第46-49页 |
6.2.1 创新金融产品,丰富金融服务 | 第46页 |
6.2.2 提高宣传力度,拓宽资金渠道 | 第46-47页 |
6.2.3 发挥自身优势,做到扬长避短 | 第47页 |
6.2.4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人才素质 | 第47-4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