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北京和南京春秋季霾个例的能见度反演与特征比较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7页
        1.3.1 研究目标第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3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第17-32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7-19页
        2.1.1 北京地区概况第17-18页
        2.1.2 南京地区概况第18-19页
    2.2 数据来源第19-25页
        2.2.1 卫星数据第19页
        2.2.2 全球气溶胶自动观测数据(AERONET)第19-21页
        2.2.3 地面能见度观测数据第21-25页
        2.2.4 交通监测数据第25页
    2.3 数据处理方法第25-32页
        2.3.1 基于MODIS数据反演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过程第25-28页
        2.3.2 基于遥感AOD数据的能见度反演过程第28-32页
第三章 北京地区霾个例的反演第32-47页
    3.1 北京地区一次春季霾过程的反演第32-35页
        3.1.1 霾过程实况第32页
        3.1.2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反演第32-33页
        3.1.3 霾过程中地面能见度的反演第33-35页
    3.2 北京地区一次秋季霾过程的反演第35-39页
        3.2.1 霾过程实况第35-36页
        3.2.2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反演第36页
        3.2.3 霾过程中地面能见度的反演第36-39页
    3.3 遥感反演结果的验证第39-44页
        3.3.1 春季霾过程的验证第39-41页
        3.3.2 秋季霾过程的验证第41-44页
    3.4 霾对北京地区道路交通的影响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南京地区霾个例的反演第47-65页
    4.1 南京地区一次春季霾过程的反演第47-51页
        4.1.1 霾过程实况第47页
        4.1.2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反演第47-48页
        4.1.3 霾过程中地面能见度的反演第48-51页
    4.2 南京地区一次秋季霾过程的反演第51-55页
        4.2.1 霾过程实况第51-52页
        4.2.2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反演第52-53页
        4.2.3 霾过程中地面能见度的反演第53-55页
    4.3 遥感反演结果的验证第55-60页
        4.3.1 一次春季霾过程的验证第55-57页
        4.3.2 秋季霾过程的验证第57-60页
    4.4 霾对南京地区道路交通的影响第60-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不同霾个例的比较与分析第65-85页
    5.1 北京地区春季与秋季霾个例的比较第65-72页
        5.1.1 霾持续过程的比较第65-66页
        5.1.2 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反演过程的比较第66-67页
        5.1.3 能见度反演精度的比较第67-69页
        5.1.4 霾天气成因比较分析第69-72页
    5.2 南京地区春季与秋季霾个例的比较第72-79页
        5.2.1 霾持续过程的比较第72-74页
        5.2.2 能见度反演精度的比较第74-76页
        5.2.3 霾天气成因比较分析第76-79页
    5.3 北京地区与南京地区霾个例的比较第79-83页
        5.3.1 霾持续过程的比较第79-80页
        5.3.2 能见度反演精度的比较第80-81页
        5.3.3 霾天气成因比较分析第81-83页
    5.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8页
    6.1 结论第85-86页
    6.2 创新点第86-87页
    6.3 讨论与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作者简介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州市灰霾成因分析及重污染过程数值模拟
下一篇:南京市机动车CO2和CH4排放特征及估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