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灰霾特征和成因研究 | 第11-12页 |
1.2.2 PM_(2.5)的源解析研究 | 第12-13页 |
1.2.3 灰霾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7-24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7-18页 |
2.2 资料来源 | 第18-19页 |
2.2.1 大气污染物观测数据 | 第18-19页 |
2.2.2 气象资料 | 第19页 |
2.2.3 基础地理信息 | 第19页 |
2.3 方法 | 第19-24页 |
2.3.1 污染物及气象数据的处理 | 第19-20页 |
2.3.2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0页 |
2.3.3 HYSPLIT_4后向轨迹模式介绍 | 第20-21页 |
2.3.4 WRF-Chem模式介绍 | 第21-24页 |
第三章 苏州地区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 | 第24-40页 |
3.1 2013~2015年PM_(2.5)和PM_(10)时间变化特征 | 第25-32页 |
3.1.1 日平均序列特征 | 第25-27页 |
3.1.2 季节变化特征 | 第27-30页 |
3.1.3 月变化特征 | 第30-31页 |
3.1.4 日变化特征 | 第31-32页 |
3.2 污染物气体时空分布特征 | 第32-38页 |
3.2.1 二氧化氮(NO_2) | 第32-33页 |
3.2.2 二氧化硫(SO_2) | 第33-35页 |
3.2.3 一氧化碳(CO) | 第35-36页 |
3.2.4 臭氧(O_3) | 第36-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苏州市大气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源解析及其气象因子分析 | 第40-58页 |
4.1 颗粒物组分和水溶性离子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40-45页 |
4.1.1 颗粒物组分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40-42页 |
4.1.2 水溶性离子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 第42-45页 |
4.2 水溶性离子解析 | 第45-50页 |
4.3 气象条件与水溶性离子相关性分析 | 第50-53页 |
4.4 水溶性无机离子来源的HYSPLIT-4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 第53-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五章 苏州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模拟 | 第58-81页 |
5.1 数值模拟方案 | 第59-62页 |
5.1.1 模拟区域 | 第59-60页 |
5.1.2 物理、化学参数化方案 | 第60-61页 |
5.1.3 输入气象初始场及排放源清单 | 第61-62页 |
5.2 污染过程及发生天气背景分析 | 第62-68页 |
5.2.1 污染过程概况 | 第62页 |
5.2.2 天气背景分析 | 第62-68页 |
5.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8-80页 |
5.3.1 气象因子模拟验证 | 第68-70页 |
5.3.2 污染物浓度模拟检验 | 第70-72页 |
5.3.3 WRF-Chem模式对本次污染过程的模拟 | 第72-76页 |
5.3.4 影响因子分析 | 第76-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1-82页 |
6.2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 | 第82页 |
6.3 讨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