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7页 |
| 1.2.1 国外飞机大部件装配调姿 | 第14-16页 |
| 1.2.2 国内飞机大部件装配调姿 | 第16-17页 |
| 1.3 装配调姿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 | 第17-18页 |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飞机翼身及其定位器组模型构建 | 第20-31页 |
| 2.1 飞机翼身装配调姿工装系统 | 第20-22页 |
| 2.1.1 飞机翼身装配调姿工装系统组成 | 第20-21页 |
| 2.1.2 飞机翼身装配调姿原理 | 第21-22页 |
| 2.2 飞机翼身模型设计 | 第22-23页 |
| 2.3 调姿机构模型设计 | 第23-28页 |
| 2.3.1 定位器模型设计 | 第23-26页 |
| 2.3.2 定位器组布局设计 | 第26-28页 |
| 2.4 调姿方式选择 | 第28-29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飞机翼身装配调姿流程与轨迹规划 | 第31-48页 |
| 3.1 飞机翼身装配调姿流程划分 | 第31-37页 |
| 3.1.1 刚体位姿描述方法 | 第31-35页 |
| 3.1.2 机身调姿流程 | 第35页 |
| 3.1.3 机翼调姿流程 | 第35-36页 |
| 3.1.4 翼身对合流程 | 第36-37页 |
| 3.2 面向叉耳式对接目标位姿约束 | 第37-38页 |
| 3.3 基于多项式方程的调姿轨迹规划 | 第38-42页 |
| 3.3.1 多项式规划比较 | 第38-41页 |
| 3.3.2 五阶多项式轨迹方程求解 | 第41-42页 |
| 3.4 多角度共同调整的定位器驱动求解 | 第42-45页 |
| 3.5 二分法确定调姿最优时间 | 第45-47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飞机翼身装配调姿仿真分析 | 第48-60页 |
| 4.1 定位器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48-51页 |
| 4.1.1 模型准备及预处理 | 第48-49页 |
| 4.1.2 等效应力分析 | 第49-50页 |
| 4.1.3 位移分析 | 第50页 |
| 4.1.4 模态分析 | 第50-51页 |
| 4.2 随动式运动平台自由度仿真分析 | 第51-54页 |
| 4.2.1 运动平台自由度计算 | 第51-52页 |
| 4.2.2 自由度仿真验证 | 第52-54页 |
| 4.3 轨迹规划仿真分析 | 第54-59页 |
| 4.3.1 最优时间求解 | 第55-56页 |
| 4.3.2 轨迹仿真 | 第56-5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飞机翼身装配调姿运动仿真软件开发 | 第60-70页 |
| 5.1 仿真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第60-62页 |
| 5.1.1 Visual Studio 2010 开发环境 | 第60页 |
| 5.1.2 Open GL开放图形库简介 | 第60-61页 |
| 5.1.3 基于MFC和Open GL应用框架 | 第61-62页 |
| 5.2 仿真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 第62-63页 |
| 5.3 三维可视化仿真实现 | 第63-66页 |
| 5.3.1 模型简化与导入 | 第63页 |
| 5.3.2 光源及表面材质设定 | 第63-65页 |
| 5.3.3 双缓冲技术 | 第65-66页 |
| 5.4 软件界面设计及运行效果 | 第66-6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6.1 总结 | 第70-71页 |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