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双排桩支护结构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3 双排桩支护结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和路线第14-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2章 双排桩支护结构理论研究第16-29页
    2.1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特点第16-17页
    2.2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布置形式第17-18页
    2.3 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研究第18-26页
        2.3.1 经典土压力理论计算模型第18-23页
        2.3.2 基于Winkler假定的计算模型第23-25页
        2.3.3 基于土拱理论的计算模型第25-26页
    2.4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第26-28页
        2.4.1 土压力的分布第26-27页
        2.4.2 桩内力与位移计算第27-28页
    2.5 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某基坑工程监测第29-40页
    3.1 工程概况第29-32页
        3.1.1 地层岩性概况第30-31页
        3.1.2 水文地质特征第31-32页
    3.2 监测目标第32页
    3.3 测点布置第32-33页
    3.4 监测方法和原理第33-37页
        3.4.1 水平垂直位移监测第34-35页
        3.4.2 基坑周围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第35-37页
    3.5 监测结果及分析第37-39页
        3.5.1 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结果及分析第37-38页
        3.5.2 桩身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结果及分析第38-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双排桩支护结构数值模拟分析第40-55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模型本构关系第40-41页
    4.3 模型的建立第41-44页
        4.3.1 基本假设第41-42页
        4.3.2 参数设定第42-44页
    4.4 计算模拟流程图第44页
    4.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44-49页
        4.5.1 变形分析第44-47页
        4.5.2 深层位移第47页
        4.5.3 桩身弯矩第47-48页
        4.5.4 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第48-49页
    4.6 排距和桩间距的影响第49-54页
        4.6.1 排距变化的影响第49-52页
        4.6.2 桩距变化的影响第52-54页
    4.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离心模型试验第55-68页
    5.1 研究现状第55-56页
    5.2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基本原理第56-57页
        5.2.1 基本原理第56页
        5.2.2 相似理论第56-57页
    5.3 双排支护结构离心模型试验设计第57-62页
        5.3.1 离心试验设备第57-58页
        5.3.2 位移传感器及标定第58-60页
        5.3.3 桩身弯矩测量传感器第60-62页
    5.4 双排支护桩离心模型实验第62-65页
        5.4.1 支架设计第62-64页
        5.4.2 离心试验过程第64-65页
    5.5 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第65-67页
    5.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结论与展望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扎哈·哈迪德设计美学及作品研究
下一篇:预应力锚索桩支护结构的现场监测与离心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