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析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21-29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1-24页 |
2.1.1 经理层 | 第21-22页 |
2.1.2 效益 | 第22-23页 |
2.1.3 职业效益 | 第23-24页 |
2.1.4 企业管理职业效益 | 第24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4-28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4-25页 |
2.2.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25-26页 |
2.2.3 效益思想 | 第26-27页 |
2.2.4 多重管理思想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企业管理职业效益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选择 | 第29-43页 |
3.1 企业管理职业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4页 |
3.1.1 个人管理因素 | 第29-30页 |
3.1.2 家庭管理因素 | 第30页 |
3.1.3 单位管理因素 | 第30-31页 |
3.1.4 行会管理因素 | 第31-32页 |
3.1.5 国家管理因素 | 第32页 |
3.1.6 全球管理因素 | 第32-33页 |
3.1.7 自然管理因素 | 第33-34页 |
3.2 多重管理视角的企业管理职业效益影响因素调查设计 | 第34-37页 |
3.2.1 设计思路 | 第34页 |
3.2.2 企业管理职业效益影响因素调查表 | 第34-37页 |
3.3 试测问卷的统计分析 | 第37-42页 |
3.3.1 基本信息分析 | 第37-38页 |
3.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40页 |
3.3.3 独立样本T检验 | 第40-41页 |
3.3.4 信度检验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企业管理职业效益影响因素体系及模型构架 | 第43-67页 |
4.1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43-44页 |
4.1.1 正式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 第43页 |
4.1.2 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 第43-44页 |
4.2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44-49页 |
4.2.1 信度检验 | 第44-45页 |
4.2.2 效度检验 | 第45-49页 |
4.3 维度的因子分析 | 第49-58页 |
4.3.1 个人管理因素 | 第49-50页 |
4.3.2 家庭管理因素 | 第50-52页 |
4.3.3 单位管理因素 | 第52-53页 |
4.3.4 行会管理因素 | 第53-54页 |
4.3.5 国家管理因素 | 第54-56页 |
4.3.6 全球管理因素 | 第56-57页 |
4.3.7 自然管理因素 | 第57-58页 |
4.4 信度分析与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 第58-61页 |
4.4.1 信度分析 | 第58-59页 |
4.4.2 企业管理职业效益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 第59-61页 |
4.5 公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与影响因素模型框架 | 第61-66页 |
4.5.1 权重计算方法的介绍 | 第61-63页 |
4.5.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63-65页 |
4.5.3 企业管理职业效益影响因素模型 | 第65-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多重管理视角的企业管理职业效益影响因素实证 | 第67-81页 |
5.1 调查对象 | 第67页 |
5.2 数据统计分析与解释 | 第67-76页 |
5.2.1 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67-76页 |
5.2.2 企业管理职业效益影响因素模型的确认 | 第76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76-78页 |
5.4 基于企业管理职业效益影响因素研究的应用建议 | 第78-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1 企业管理职业效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87-89页 |
附录2 企业管理职业效益影响因素的二二比较判断表 | 第89-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