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产品管理论文

基于证据理论的高可靠产品可靠性评价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5-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23页
    2.1 多源可靠性信息融合第17-18页
    2.2 证据组合规则第18-19页
    2.3 证据理论在可靠性领域中的应用第19-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三章 一种新的证据组合规则第23-33页
    3.1 经典的证据组合规则第23-25页
    3.2 证据组合悖论第25-26页
    3.3 改进的证据组合规则第26-29页
        3.3.1 可转移信度模型第26页
        3.3.2 改进的证据距离第26-28页
        3.3.3 证据的修正和融合第28-29页
    3.4 算例与比较第29-32页
        3.4.1 证据距离的一致性第29-31页
        3.4.2 证据组合规则的比对分析第31-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基于证据融合的故障识别方法第33-43页
    4.1 故障的基本信度分配第33-35页
    4.2 故障信息融合第35-37页
    4.3 故障识别准则第37-38页
    4.4 实例验证第38-41页
    4.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五章 基于证据融合的可靠性评价模型第43-55页
    5.1 D-S证据理论第44-46页
        5.1.1 D-S证据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第44-45页
        5.1.2 可转移信度模型与最小承诺原则第45-46页
    5.2 可靠性信息源的BPA第46-48页
    5.3 可靠性信息源的权重确定第48-50页
        5.3.1 现场信息充足的情况第49页
        5.3.2 现场信息缺乏的情况第49-50页
    5.4 原始BPA的修正第50-51页
    5.5 可靠性评价第51页
    5.6 某电子元件的可靠性评估第51-53页
    5.7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6.1 研究总结第55-56页
    6.2 研究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致谢第63-65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7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67-68页
附件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需求信息更新下双寡头制造商订货策略研究
下一篇:科技型初创企业客户价值主张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