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8-21页
    1.1 深基坑工程概述第8-10页
        1.1.1 基坑工程的内容与分级第8-9页
        1.1.2 深基坑工程的基本特点第9-10页
    1.2 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选型分析第10-16页
        1.2.1 选型分析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第10-11页
        1.2.2 常用支护结构类型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第11-14页
        1.2.3 深基坑支护结构形式的选择第14-16页
    1.3 桩锚支护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1 桩锚支护结构介绍第16-19页
        1.3.2 桩锚支护结构的发展现状第19页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受力分析第21-43页
    2.1 边坡稳定性分析第21-26页
        2.1.1 基坑变形分析第21-22页
        2.1.2 桩锚支护结构的破坏形式第22-23页
        2.1.3 桩锚支护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第23-24页
        2.1.4 边坡稳定性分析常用方法第24-26页
    2.2 滑坡推力分析计算方法第26-34页
        2.2.1 滑移面形式的确定第26-27页
        2.2.2 滑坡推力的计算原则第27-28页
        2.2.3 滑坡推力的计算方法第28-33页
        2.2.4 滑坡推力的分布形式第33-34页
    2.3 边坡支护结构岩土侧压力计算分析第34-43页
第3章 基于变形协调的桩锚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第43-74页
    3.1 工程概况第43-50页
        3.1.1 工程背景第43页
        3.1.2 场区地形、地貌第43-44页
        3.1.3 基坑边坡分段及周边情况第44-46页
        3.1.4 地质构造第46-47页
        3.1.5 地层岩性及分布第47-49页
        3.1.6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第49页
        3.1.7 基坑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第49-50页
    3.2 基于变形协调的预应力锚索排桩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第50-60页
        3.2.1 结构内力计算思路第50页
        3.2.2 桩锚变形协调计算模型第50-55页
        3.2.3 确定锚固段内力及位移第55-57页
        3.2.4 确定受荷段内力及位移第57-60页
    3.3 预应力锚索排桩结构内力计算结果第60-72页
        3.3.1 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第60-65页
        3.3.2 桩锚支护结构侧压力计算第65-66页
        3.3.3 锚索拉力计算第66-68页
        3.3.4 求解桩顶位移第68-69页
        3.3.5 嵌固段桩身内力计算第69-70页
        3.3.6 受荷段桩身内力计算第70-72页
    3.4 预应力锚索排桩结构的设计第72-74页
        3.4.1 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阶段的划分第72-73页
        3.4.2 深基坑工程管理流程第73-74页
第4章 顺向岩质基坑喷锚组合拱效应分析第74-89页
    4.1 喷锚组合拱的形成机理第74页
    4.2 喷锚组合拱拱轴线分析推导第74-78页
        4.2.1 基本假定第74-75页
        4.2.2 拱圈厚度和拱脚宽度的确定第75-76页
        4.2.3 拱脚水平推力计算第76-78页
        4.2.4 拱圈内力计算第78页
    4.3 EF段“应力拱”结构计算第78-89页
第5章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监测数据分析第89-97页
    5.1 深基坑工程监测的必要性和时效性第89页
    5.2 深基坑工程监测内容第89-91页
    5.3 现场监控测点布置概况第91页
    5.4 现场监测数据的控制指标第91-92页
    5.5 施工阶段划分第92页
    5.6 施工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第92-95页
        5.6.1 排桩桩顶位移监测分析第92-93页
        5.6.2 锚索锚固力监测分析第93-95页
    5.7 基坑监控与信息化施工第95-97页
第6章 桩锚支护结构有限元数值模拟第97-106页
    6.1 有限元理论概述第97页
    6.2 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简介第97-98页
    6.3 Midas GTS的特点及工程应用第98-100页
    6.4 数值模拟分析第100-104页
        6.4.1 数值模型建立第100页
        6.4.2 数值模型计算参数第100-101页
        6.4.3 计算结果第101-104页
    6.5 对比分析第104-10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6-108页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06页
    7.2 展望及建议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附录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下城市旅游景点公共艺术结合全息影像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灰色预测的建筑开窗行为研究--以杭州市某高校办公建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