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我国现行动产抵押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9-16页 |
| 1.1 登记部门分散、杂乱 | 第9-11页 |
| 1.2 登记内容复杂繁多 | 第11-12页 |
| 1.3 登记程序的启动主体不恰当 | 第12-13页 |
| 1.4 登记部门审查制度不恰当 | 第13-14页 |
| 1.5 电子化登记系统不健全,难以查询登记信息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比较法视野下的动产抵押登记制度 | 第16-37页 |
| 2.1 美国动产担保登记制度研究 | 第16-24页 |
| 2.1.1 美国动产担保交易法的演进及特色 | 第16-18页 |
| 2.1.2 美国动产担保登记制度的内容 | 第18-24页 |
| 2.2 我国台湾地区的动产担保登记制度 | 第24-26页 |
| 2.2.1 我国台湾地区动产担保制度的形成 | 第24页 |
| 2.2.2 我国台湾动产担保制度的内容 | 第24-26页 |
| 2.3 国际公约中的动产抵押登记制度 | 第26-34页 |
| 2.3.1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担保登记指南 | 第26-27页 |
| 2.3.2 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关于担保登记的规定 | 第27-32页 |
| 2.3.3 《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关于动产担保登记的规定 | 第32-34页 |
| 2.4 小结 | 第34-37页 |
| 2.4.1 登记部门:中央统一登记 | 第34页 |
| 2.4.2 登记内容:声明登记 | 第34-35页 |
| 2.4.3 登记启动:单方申请主义 | 第35页 |
| 2.4.4 登记审查:形式审查 | 第35-36页 |
| 2.4.5 登记系统:电子化登记系统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对完善我国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的思考 | 第37-42页 |
| 3.1 动产抵押登记部门统一化 | 第37-38页 |
| 3.2 登记内容的简化 | 第38-39页 |
| 3.2.1 采用声明登记制 | 第38页 |
| 3.2.2 具体记载事项 | 第38-39页 |
| 3.3 登记程序的变更 | 第39-40页 |
| 3.3.1 采用单方申请主义模式启动登记程序 | 第39页 |
| 3.3.2 实行形式审查制 | 第39-40页 |
| 3.4 动产抵押登记与査询系统的电子化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