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最X不过”结构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0-11页 |
| 1.3 前人研究 | 第11-13页 |
| 1.4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最X不过”的形成及内部构造 | 第15-27页 |
| 2.1 “最X不过”的形成及原因 | 第15-18页 |
| 2.1.1 “最X不过”的形成 | 第15-17页 |
| 2.1.2 “最X不过”的形成原因 | 第17-18页 |
| 2.2 “最X不过”中“最”的分析 | 第18-20页 |
| 2.2.1 “最”的绝对化 | 第18-19页 |
| 2.2.2 “最”的主观化 | 第19-20页 |
| 2.3 “最X不过”中“X”的分析 | 第20-25页 |
| 2.3.1 “X”的音节 | 第20-22页 |
| 2.3.2 “X”的性质 | 第22-23页 |
| 2.3.3 “X”的感情色彩 | 第23-24页 |
| 2.3.4 不能进入结构的“X” | 第24-25页 |
| 2.4 “最X不过”中“不过”的分析 | 第25-27页 |
| 2.4.1 “不过”的程度 | 第25页 |
| 2.4.2 “不过”的附属性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最X不过”的语义及句法功能 | 第27-33页 |
| 3.1 “最X不过”的语义特征 | 第27-28页 |
| 3.1.1 “最X不过”的程度义 | 第27页 |
| 3.1.2 “最X不过”的评价义 | 第27-28页 |
| 3.2 “最X不过”的句法功能 | 第28-30页 |
| 3.2.1 “最X不过”做谓语 | 第28-29页 |
| 3.2.2 “最X不过”做定语 | 第29页 |
| 3.2.3 “最X不过”做状语及其他成分 | 第29-30页 |
| 3.3 “最X不过”的语气 | 第30-33页 |
| 3.3.1 表肯定 | 第31页 |
| 3.3.2 表自负 | 第31-32页 |
| 3.3.3 表嘲讽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最X不过”与“再X不过”的比较 | 第33-41页 |
| 4.1 结构中“X”的比较 | 第33-37页 |
| 4.1.1 音节的比较 | 第33-34页 |
| 4.1.2 性质的比较 | 第34-36页 |
| 4.1.3 感情色彩的比较 | 第36-37页 |
| 4.2 变式结构的比较 | 第37-39页 |
| 4.2.1 “最X不过”的变式结构 | 第37-38页 |
| 4.2.2 “再X不过”的变式结构 | 第38-39页 |
| 4.3 语义的比较 | 第39-41页 |
| 4.3.1 程度义的比较 | 第39-40页 |
| 4.3.2 评价义的比较 | 第40-41页 |
| 结语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谢辞 | 第47-49页 |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