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的根据 | 第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13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理论及启示 | 第14-21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7页 |
·女大学生 | 第14页 |
·就业与大学生就业 | 第14-15页 |
·充分就业 | 第15-16页 |
·性别歧视 | 第16-17页 |
·信息经济学框架下的歧视理论 | 第17-21页 |
·市场竞争情况下的歧视理论——贝克尔歧视理论 | 第17-19页 |
·垄断情况下的歧视理论——搜寻成本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状况分析——基于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 | 第21-27页 |
·对六所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 | 第21-23页 |
·在大型招聘会上进行个人访谈 | 第23-25页 |
·调查情况分析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 | 第27-36页 |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 | 第27-31页 |
·劳动力供求失衡 | 第27页 |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 第27-29页 |
·传统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 第29-30页 |
·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 第30-31页 |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原因 | 第31-33页 |
·企业歧视女大学生的经济原因 | 第31-32页 |
·女大学生就业预期与现实情况不对称而自愿失业 | 第32-33页 |
·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 第33-36页 |
·女性自身生理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 第33-34页 |
·女大学生择业观对就业的影响 | 第34-35页 |
·女大学生自身素质对就业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五章 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探讨 | 第36-43页 |
·政府积极履行促进就业职能,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 第36-37页 |
·弘扬先进性别文化,使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第36-37页 |
·转变立法观念,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 第37页 |
·高校在素质培养、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支持 | 第37-39页 |
·加强素质教育,增加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 第37-38页 |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为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 第38页 |
·拓宽就业渠道,为女大学生增加就业机会 | 第38-39页 |
·利用多种渠道,缓解女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经济困难问题 | 第39页 |
·用人单位正确认识和发挥女大学生价值 | 第39-40页 |
·正确看待女大学生优势 | 第39页 |
·男女员工合理搭配,提高工作效率 | 第39-40页 |
·积极帮助女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 第40-43页 |
·摒弃好高骛远思想,树立正确择业观 | 第40页 |
·摆正择业态度,树立工作不分贵贱的思想 | 第40页 |
·树立自主创业、竞争就业的观念 | 第40-41页 |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和流动就业观念 | 第41页 |
·引导女大学生坚持客观性原则的就业观念 | 第41-4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