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我国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引言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5-17页
        1.2.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2.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 研究创新点第17-19页
2 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第19-27页
    2.1 影子银行相关研究第19-23页
        2.1.1 影子银行的定义第19-21页
        2.1.2 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第21-22页
        2.1.3 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第22-23页
    2.2 区域金融稳定相关研究第23-26页
        2.2.1 金融稳定的定义第23-24页
        2.2.2 金融稳定评估第24-25页
        2.2.3 区域金融稳定研究第25-26页
    2.3 文献综述小结第26-27页
3 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及机理分析第27-38页
    3.1 我国影子银行的界定和分类第27-28页
    3.2 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测算第28-33页
    3.3 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第33-35页
    3.4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机理分析第35-38页
        3.4.1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积极作用第35-36页
        3.4.2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消极作用第36-38页
4 全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第38-46页
    4.1 金融稳定性指标的选取和估计第38-42页
        4.1.1 指标的选取及权重的确定第38-39页
        4.1.2 指标的标准化第39页
        4.1.3 金融稳定性指标的估计及分析第39-42页
    4.2 模型设定及样本选取第42-43页
    4.3 实证结果分析第43-46页
        4.3.1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第43-44页
        4.3.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44页
        4.3.3 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第44-46页
5 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第46-61页
    5.1 区域影子银行规模估计及比较第46-48页
    5.2 区域金融稳定性指标的选取和模型设定第48-54页
        5.2.1 指标的选取第48-50页
        5.2.2 指标的估计第50页
        5.2.3 指标结果分析第50-53页
        5.2.4 模型设定第53-54页
    5.3 实证结果分析第54-57页
        5.3.1 单位根和协整检验第54-55页
        5.3.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55页
        5.3.3 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第55-57页
    5.4 浙江省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第57-61页
        5.4.1 浙江省影子银行规模估计第57-59页
        5.4.2 实证结果分析第59-61页
6 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第61-68页
    6.1 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第61-62页
    6.2 加快金融体系的配套改革第62-63页
    6.3 增强影子银行自律和市场约束第63-64页
    6.4 影子银行的差异化监管第64-68页
        6.4.1 不同类型的影子银行监管第64-66页
        6.4.2 不同区域的影子银行监管第66-68页
7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7.1 研究结论第68页
    7.2 研究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情境教学中的方法研究
下一篇:论数学教师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