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罗布麻干预的影响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国内外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第11页 |
| ·COPD 模型 | 第11-12页 |
| ·COPD 模型建立的意义 | 第11页 |
| ·模型动物的选择 | 第11-12页 |
| ·建模的常用方法 | 第12页 |
| ·对 COPD 模型的评价方法 | 第12-14页 |
| ·病理学检查 | 第12-13页 |
| ·肺功能检查 | 第13页 |
| ·动脉血气检查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罗布麻的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 ·文献记载 | 第14页 |
| ·罗布麻叶的性状 | 第14页 |
| ·化学成分 | 第14-15页 |
| ·黄酮类 | 第14-15页 |
| ·有机酸类 | 第15页 |
| ·鞣质 | 第15页 |
| ·脂肪酸醇酯 | 第15页 |
| ·醇类和甾体类 | 第15页 |
| ·糖类 | 第15页 |
| ·烷类 | 第15页 |
| ·氨基酸类 | 第15页 |
| ·矿物质元素 | 第15页 |
| ·药理作用 | 第15-20页 |
| ·对心血管的作用 | 第16页 |
| ·降血脂作用 | 第16页 |
| ·抑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 第16-17页 |
| ·抗抑郁作用 | 第17页 |
| ·肝保护作用 | 第17页 |
| ·抗氧化作用 | 第17-18页 |
| ·对学习运动能力的作用 | 第18页 |
| ·利尿作用 | 第18页 |
| ·抗辐射作用 | 第18页 |
| ·抑菌抗癌作用 | 第18-19页 |
| ·其他作用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20-26页 |
| ·罗布麻的提取 | 第20页 |
| ·材料 | 第20页 |
| ·试剂 | 第20页 |
| ·仪器 | 第20页 |
| ·方法 | 第20页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 ·试剂及材料 | 第20页 |
|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20页 |
| ·方法 | 第20-21页 |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及分类 | 第21页 |
| ·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 第21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21页 |
| ·试验步骤 | 第21页 |
| ·肺组织病理标本采取及染色 | 第21-22页 |
| ·结果 | 第22-25页 |
| ·大鼠外观及体重变化 | 第22页 |
| ·大鼠肺部病理观察及光镜观察 | 第22-23页 |
| ·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及分类 | 第23-24页 |
| ·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 | 第24-25页 |
| ·讨论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 致谢 | 第29-30页 |
| 作者简介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