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综述 | 第13-21页 |
2.1 工作研究理论 | 第13-14页 |
2.2 生产线与流水线及单件流 | 第14-17页 |
2.2.1 生产线的理论体系 | 第14-15页 |
2.2.2 生产线平面布置模式分类 | 第15-16页 |
2.2.3 生产线平衡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3 精益生产的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2.3.1 精益生产的概念及核心 | 第17-18页 |
2.3.2 精益生产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区别及特点 | 第18页 |
2.4 OEE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第三章 确定生产线产品定位及生产线调整方案 | 第21-31页 |
3.1 T公司总体情况概述 | 第21-22页 |
3.1.1 T公司企业基本情况简介 | 第21页 |
3.1.2 目前生产线基本情况简介 | 第21-22页 |
3.2 确定生产线产品定位及生产纲领 | 第22-23页 |
3.2.1 定义生产线加工产品的系列 | 第22页 |
3.2.2 定义生产线班次及工作时间 | 第22页 |
3.2.3 确定整线的生产节拍 | 第22-23页 |
3.2.4 产能规划 | 第23页 |
3.3 确定生产线调整方案 | 第23-31页 |
3.3.1 确定生产线加工产品的工艺流程 | 第23-26页 |
3.3.2 确定生产线设备调整方案 | 第26-28页 |
3.3.3 确定生产线人员配置方案 | 第28-29页 |
3.3.4 确定设备布局方案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生产线调整后瓶颈工序的优化 | 第31-45页 |
4.1 曲轴生产线生产节拍的分析及瓶颈工序的确定 | 第31-35页 |
4.2 曲轴生产线瓶颈工序的改善方案及效果分析 | 第35-45页 |
4.2.1 铣主轴、连杆轴颈及平衡铁外圆工序的优化、改进 | 第35-37页 |
4.2.2 精磨主轴、连杆轴颈工序的优化、改进 | 第37-41页 |
4.2.3 加工两端法兰孔工序的优化、改进 | 第41-45页 |
第五章 生产线调整后的效益分析 | 第45-47页 |
5.1 人员方面(P) | 第45页 |
5.2 质量方面(Q) | 第45页 |
5.3 交付方面(V) | 第45页 |
5.4 成本方面(C) | 第45-46页 |
5.5 综合效益分析汇总 | 第46-47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件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