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3.3 国内外研究总结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20-21页 |
第2章 生态旅游规划基础研究 | 第21-34页 |
2.1 生态旅游规划的内涵 | 第21-23页 |
2.1.1 概念诠释 | 第21-22页 |
2.1.2 发展演化 | 第22-23页 |
2.2 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方法 | 第23-27页 |
2.2.1 构建指标体系 | 第24-25页 |
2.2.2 目标实现路径设计 | 第25-26页 |
2.2.3 产城互动开发策略 | 第26页 |
2.2.4 特色休闲化开发策略 | 第26-27页 |
2.3 生态旅游规划的借鉴案例 | 第27-33页 |
2.3.1 案例一:腾格里塔拉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 第27-28页 |
2.3.2 案例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 | 第28-30页 |
2.3.3 案例三:尧龙山泛生态旅游规划构想 | 第30页 |
2.3.4 案例四:澳大利亚天阁露玛野生海豚旅游区生态旅游规划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巨淀湖生态旅游区现状及生态旅游潜力分析 | 第34-52页 |
3.1 上位规划概述 | 第34-38页 |
3.1.1 寿光市城市总体规划 | 第34-36页 |
3.1.2 寿光市双王城经济区发展规划 | 第36-38页 |
3.2 上位规划规划解读 | 第38-40页 |
3.3 巨淀湖生态旅游区现状概况 | 第40-41页 |
3.3.1 地质地貌 | 第40-41页 |
3.3.2 气象 | 第41页 |
3.3.3 水文 | 第41页 |
3.4 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 第41-46页 |
3.4.1 自然资源 | 第41-42页 |
3.4.2 动物资源 | 第42-44页 |
3.4.3 旅游资源 | 第44-46页 |
3.5 巨淀湖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 第46-49页 |
3.5.1 社会经济潜力 | 第46-48页 |
3.5.2 生态旅游潜力 | 第48-49页 |
3.6 巨淀湖生态旅游区机遇与挑战分析 | 第49-51页 |
3.6.1 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 第49页 |
3.6.2 村镇与产业现状分析 | 第49页 |
3.6.3 基础设施支撑条件分析 | 第49页 |
3.6.4 SWOT分析 | 第49-50页 |
3.6.5 现状问题总结 | 第50-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巨淀湖生态旅游规划对策 | 第52-69页 |
4.1 合理预测旅游环境容量 | 第52-58页 |
4.1.1 规划区性质 | 第52页 |
4.1.2 规划用地范围与规模 | 第52-53页 |
4.1.3 环境规划 | 第53-57页 |
4.1.4 人口规模 | 第57-58页 |
4.2 规划区总体规划布局 | 第58-59页 |
4.2.1 规划原则 | 第58页 |
4.2.2 总体布局 | 第58-59页 |
4.3 优化规划区交通网络 | 第59-62页 |
4.3.1 对外交通 | 第60页 |
4.3.2 内部交通 | 第60-62页 |
4.4 制定规划区保护培育规划 | 第62-64页 |
4.4.1 规划原则 | 第62页 |
4.4.2 保护级别 | 第62-63页 |
4.4.3 生态保育措施 | 第63-64页 |
4.5 环境保护策略 | 第64-68页 |
4.5.1 环境保护目的 | 第65页 |
4.5.2 环境保护与生态分区 | 第65页 |
4.5.3 环境规划与协调措施 | 第65-66页 |
4.5.4 环境保护措施 | 第66页 |
4.5.5 宣传措施 | 第66-67页 |
4.5.6 经济技术措施 | 第67页 |
4.5.7 政策及管理措施 | 第67-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