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产品论文

胺类固化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自修复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自修复聚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本征型自修复材料第13-15页
        1.2.2 外援型自修复材料第15-17页
    1.3 微胶囊技术研究进展第17-22页
        1.3.1 微胶囊的概念第18页
        1.3.2 微胶囊的芯材和壁材第18-19页
        1.3.3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第19-20页
        1.3.4 微胶囊自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23-28页
    2.1 论文中所用的原料及仪器设备第23-24页
        2.1.1 原料第23-24页
        2.1.2 仪器设备第24页
    2.2 脲醛树脂固化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第24-25页
        2.2.1 界面聚合法第24-25页
        2.2.2 超声技术法第25页
        2.2.3 原位聚合法第25页
    2.3 蜜胺树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第25-26页
        2.3.1 界面聚合法第25-26页
        2.3.2 超声技术法第26页
        2.3.3 原位聚合法第26页
    2.4 微胶囊表面改性方法第26页
    2.5 自修复试样的制备方法第26页
    2.6 微胶囊的结构表征及性能评价第26-28页
        2.6.1 包覆率的测定第26-27页
        2.6.2 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第27页
        2.6.3 微胶囊化学结构的分析第27页
        2.6.4 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第27页
        2.6.5 微胶囊基体力学性能分析第27-28页
第三章 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及工艺条件的考察第28-51页
    3.1 制备方法对脲醛树脂固化剂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第28-31页
        3.1.1 制备方法对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第28页
        3.1.2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光学显微镜分析第28-29页
        3.1.3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第29-30页
        3.1.4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热稳定性分析第30-31页
        3.1.5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力学性能分析第31页
    3.2 芯壁比对脲醛树脂固化剂微胶囊的影响第31-35页
        3.2.1 芯壁比对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第32页
        3.2.2 不同芯壁比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光学显微镜分析第32-33页
        3.2.3 不同芯壁比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第33-34页
        3.2.4 不同芯壁比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热稳定性分析第34页
        3.2.5 不同芯壁比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力学性能分析第34-35页
    3.3 乳化剂对脲醛树脂固化剂微胶囊的影响第35-39页
        3.3.1 乳化剂对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第36页
        3.3.2 不同乳化剂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光学显微镜分析第36-37页
        3.3.3 不同乳化剂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第37-38页
        3.3.4 不同乳化剂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热稳定性分析第38页
        3.3.5 不同乳化剂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力学性能分析第38-39页
    3.4 乳化剂用量对脲醛树脂固化剂微胶囊影响第39-43页
        3.4.1 乳化剂用量对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第40页
        3.4.2 不同乳化剂用量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光学显微镜分析第40-41页
        3.4.3 不同乳化剂用量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第41页
        3.4.4 不同乳化剂用量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热稳定性分析第41-42页
        3.4.5 不同乳化剂用量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力学性能分析第42-43页
    3.5 反应体系pH值对脲醛树脂固化剂微胶囊的影响第43-47页
        3.5.1 反应体系pH值对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第43-44页
        3.5.2 不同反应体系pH值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光学显微镜分析第44页
        3.5.3 不同反应体系pH值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第44-45页
        3.5.4 不同反应体系pH值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热稳定性分析第45-46页
        3.5.5 不同反应体系pH值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力学性能分析第46-47页
    3.6 搅拌速率对脲醛树脂固化剂微胶囊的影响第47-50页
        3.6.1 搅拌速率对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第47-48页
        3.6.2 不同搅拌速率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光学显微镜分析第48页
        3.6.3 不同搅拌速率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第48-49页
        3.6.4 不同搅拌速率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热稳定性分析第49-50页
        3.6.5 不同搅拌速率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力学性能分析第50页
    3.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蜜胺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及工艺条件的考察第51-75页
    4.1 制备方法对蜜胺树脂固化剂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第51-54页
        4.1.1 不同制备方法对蜜胺树脂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第51-52页
        4.1.2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光学显微镜分析第52页
        4.1.3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第52-53页
        4.1.4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热稳定性分析第53-54页
        4.1.5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力学性能分析第54页
    4.2 芯壁比对蜜胺树脂固化剂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第54-58页
        4.2.1 芯壁比对蜜胺树脂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第55页
        4.2.2 不同芯壁比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光学显微镜分析第55-56页
        4.2.3 不同芯壁比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第56-57页
        4.2.4 不同芯壁比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热稳定性分析第57-58页
        4.2.5 不同芯壁比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力学性能分析第58页
    4.3 乳化剂对蜜胺树脂固化剂微胶囊的影响第58-62页
        4.3.1 乳化剂对蜜胺树脂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第59页
        4.3.2 不同乳化剂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光学显微镜分析第59-60页
        4.3.3 不同乳化剂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第60-61页
        4.3.4 不同乳化剂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热稳定性分析第61-62页
        4.3.5 不同乳化剂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力学性能分析第62页
    4.4 乳化剂用量对蜜胺树脂固化剂微胶囊的影响第62-66页
        4.4.1 乳化剂用量对蜜胺树脂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第63页
        4.4.2 不同乳化剂用量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光学显微镜分析第63-64页
        4.4.3 不同乳化剂用量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第64-65页
        4.4.4 不同乳化剂用量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热稳定性分析第65-66页
        4.4.5 不同乳化剂用量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力学性能分析第66页
    4.5 体系pH值对蜜胺树脂固化剂微胶囊的影响第66-70页
        4.5.1 体系pH值对蜜胺树脂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第67页
        4.5.2 不同体系pH值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光学显微镜分析第67-68页
        4.5.3 不同体系pH值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第68-69页
        4.5.4 不同体系pH值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热稳定性分析第69-70页
        4.5.5 不同体系pH值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力学性能分析第70页
    4.6 搅拌速率对蜜胺树脂固化剂微胶囊的影响第70-74页
        4.6.1 搅拌速率对蜜胺树脂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第71页
        4.6.2 不同搅拌速率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光学显微镜分析第71-72页
        4.6.3 不同搅拌速率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第72-73页
        4.6.4 不同搅拌速率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热稳定性分析第73页
        4.6.5 不同搅拌速率制备的蜜胺树脂微胶囊力学性能分析第73-74页
    4.7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不同壁材制备的固化剂微胶囊的性能比较第75-80页
    5.1 不同壁材对制备的固化剂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第75页
    5.2 不同壁材制备的固化剂微胶囊光学显微镜分析第75-76页
    5.3 不同壁材制备的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第76-77页
    5.4 不同壁材制备的微胶囊热稳定性能分析第77-78页
    5.5 不同壁材制备的固化剂微胶囊的力学性能分析第78页
    5.6 不同壁材制备的固化剂微胶囊的扫描电镜分析第78-79页
    5.7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蜜胺树脂固化剂微胶囊的改性及自修复性能评价第80-93页
    6.1 引言第80页
    6.2 不同偶联剂改性后微胶囊的表征及性能分析第80-86页
        6.2.1 不同偶联剂改性前后微胶囊光学显微镜分析第80-81页
        6.2.2 不同偶联剂改性前后微胶囊扫描电镜分析第81-83页
        6.2.3 不同偶联剂改性前后微胶囊的红外光谱分析第83-84页
        6.2.4 不同偶联剂改性前后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第84页
        6.2.5 不同偶联剂改性前后微胶囊力学性能分析第84-85页
        6.2.6 自修复试样修复的扫描电镜分析第85-86页
    6.3 不同偶联剂用量改性前后微胶囊的表征及性能分析第86-92页
        6.3.1 不同偶联剂用量改性前后微胶囊的光学显微镜分析第87页
        6.3.2 不同偶联剂用量改性前后微胶囊的扫描电镜分析第87-88页
        6.3.3 不同偶联剂用量改性前后微胶囊的红外光谱分析第88-89页
        6.3.4 不同偶联剂用量改性前后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第89-90页
        6.3.5 不同偶联剂用量改性前后微胶囊的力学性能分析第90-91页
        6.3.6 自修复试样修复的扫描电镜分析第91-92页
    6.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结论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膦钯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直接芳基化反应与Suzuki反应的研究
下一篇:新型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