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塔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实践研究--以H社区个案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9-17页
    一、选题背景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理论意义第9-10页
        (二)现实意义第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一)关于社区的相关研究第10-11页
        (二)关于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第11-13页
    四、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3-15页
        (一)概念界定第13-14页
        (二)理论基础第14-15页
    五、研究方法第15页
    六、不足与创新第15-17页
        (一)不足之处第15页
        (二)创新之处第15-17页
第一章 塔城市社区治理的总体情况第17-24页
    一、塔城市基本情况第17页
    二、塔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情况第17-22页
        (一)社区建设第18-20页
        (二)社区治理第20-22页
    三、塔城市社区治理的示范性社区第22-24页
第二章 塔城市H社区治理现状第24-41页
    一、H社区治理的主体第24-35页
        (一)党组织是H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第25-26页
        (二)街道办事处是H社区治理的行政领导部门第26-27页
        (三)居委会承担对上、对下的双重工作第27-29页
        (四)辖区单位与驻社区工作队是H社区治理的补充主体第29-30页
        (五)社会团体是H社区民间力量发展的代表第30-31页
        (六)居民是H社区治理重要的参与个体第31-35页
    二、塔城市H社区治理的主要途径第35-39页
        (一)行政手段第35-37页
        (二)法律制度手段第37-38页
        (三)教育手段第38页
        (四)服务手段第38-39页
    三、塔城市H社区治理的案例分析第39-41页
第三章 塔城市H社区治理成效与困境第41-58页
    一、社区治理的成效第41-46页
        (一)形成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社区治理方式第41-44页
        (二)实现相互嵌入式各民族融合的社区结构第44-45页
        (三)获得较高的社区影响力与居民认同感第45-46页
    二、社区治理的特色第46-53页
        (一)以民族团结为特点的治理主体协同性第46-48页
        (二)以多元主体参与为特征的治理功能多重性第48-50页
        (三)行政与自治相结合的治理途径复合性第50-53页
    三、社区治理的困境第53-55页
        (一)多元主体社区治理体系尚未构建第53页
        (二)社区治理方式缺乏地域化创新第53-54页
        (三)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多为仪式性参与第54页
        (四)公共设施及民族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第54-55页
    四、社区治理困境归因第55-58页
        (一)党政组织在社区治理中享有权威优势第55-56页
        (二)惯性沿用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第56页
        (三)公民意识与公民能力有待提升第56-57页
        (四)多民族社区经济相对缓慢第57-58页
第四章 进一步优化塔城市H社区治理的思考与建议第58-67页
    一、构建多主体社区治理体系第58-60页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党政社权力边界第58-59页
        (二)建立分工明确、主体多元的治理结构第59-60页
    二、创新社区治理方法途径第60-62页
        (一)开展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第60-61页
        (二)深化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工作第61-62页
    三、激发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第62-64页
        (一)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第62-63页
        (二)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参与渠道第63-64页
    四、彰显新疆多民族社区治理特色第64-67页
        (一)以民族团结典型效应推进社区治理第64-65页
        (二)以文化建设为基础加强社区治理第65-67页
结束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简介第73-74页
导师评阅表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河子市社区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
下一篇:协同理论视角下兵地融合发展研究